You are on page 1of 21

小学华文课程的发展及演变

马来西亚小学课程的发展及演变
分析马来西亚小学新旧课程的演变及其
意义
小学课程的发展
……背 景
1983 – 小学新课程 (KBSR)
1993 – 小学综合课程 (KBSR)
2003 – 小学综合课程-修订版(Semakan)
2011 – 小学标准课程 (KSSR)

2
小学综合课程(KBSR)

• 本着《国家教育哲理》的精神,小学综合课程最终理念是
塑造在智力、情感、心理和生理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
• 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在华文小学,华文不仅是一个科目,
同时也是教学媒介语。只有真正把华文学好,才能有效地
学习其他科目,体现 《国家教育哲理》的精神。
• 小学华文课程除了进行语文技能的训练外、也着重信息的
掌握、品德的陶冶和文化的承传。
定义

• 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
间的相互渗透的课程。
• 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综
合性。
• 遵循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原则。
任务与作用

• 以语文技能训练为核心。
• 着重于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功用:人际关系、信息和美学
等领域。
• 融入各项实用技能。
• 以学生为中心。
基本模式

• 分成课程大纲与课程说明。
• 规定各项语文技能的预期学习成果。
• 拟定各项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活动。
• 针对教材范围、教学活动和教学法做一些建议。
• 规定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范围。
• 以综合教学的方式进行。
范围与特征

• 人文、科普、自然科学、时事动态等方面的知识:实用性、
趣味性。
• 道德观念:潜移默化。
• 国民意识:营造和睦共处的生活环境。
• 社会文化:包括社交礼仪、情商管理等。
• 实用技能:有创意、多元化教材、随时代更新知识与技能、
预测和规划未来
课程目标

• 学生能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
• 学生能准确应用规范的华文来思考、学习、交际和处理信
息。
•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
• 培养审美情趣、爱国情操。
• 促进文化的承传,达致全民团结。
小学标准课程
(KSSR)
• 为了配合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
通行证”;“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
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处,教育部推出《教育发展大
蓝图(2006-2010年)》
• 《大蓝图》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制定一套具稳定性的课程,
为达致此目标,课程发展司重新修订各科课程,并推出“
小学标准课程”。
• 小学各科目的课程标准皆以模组为形式,着重内容的整体
性,避免过于学术性,同时不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
新课标的理念
负责任的国民
在智力、情感、生理和
心理获得平衡的学生 • 有礼
•有知识 制订课程的根据 • 团结
•有能力 •国家教育哲理 • 爱国
•信奉上苍 • 公正
•品德高尚 •国家教育政策 • 博爱
•有自信 •2020愿景(宏愿) • 有贡献
•能独立学习
•长期计划架构
知识型的员工
全球化的弄潮儿
•21世纪的挑战 • 革新
• 竞争能力 •新经济模式 • 创造
• 抗压能力 • 好学
•学习理论
• 沟通能力 • 掌握信息通讯技术
• 坚持自我 •教育的四大支柱 • 工艺创造着
• 终身学习

11
新课标的理念

• 延续小学综合课程的理念:
- 综合教学。
- 全面的发展个人。
- 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受良好的教育。
- 终身教育

12
小 学 标 准 课 程 架 构(基本模式)
交 际
以马来文、英文、华文及泰米
尔文等语文进行口头和书面沟
科学与工艺的基本认知 通时,综合运用语文技能。
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培
养科学的态度。 精神、态度和价值观
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体会宗教、信仰和道德
掌握工艺知识与技能 价值并加以实践。
平衡的
人 格 人 文
体育与美育
掌握并应用有关社区、国
发展体育与保健,达致个
家和全球的社会与环境知
人的平和。
识。
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鉴
体会爱国及团结友爱的精
赏力,发展个人潜能。

自我完善
通过课内与课外的活动,
培养领导能力,发展个
性。
跨课程元素
创造与革新元素
Elemen Kreativiti dan Inovatif

企业家元素
Elemen Keusahawanan

信息通讯技术
Elemen Teknologi Maklumat dan
Komunikasi (TMK)

14
课程标准的概念

小学课程改革改“课程大纲”为“课程标准”,其中
涵盖内容标准和学习标准:

内容标准 学习标准
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 学习标准以内容标准为
内知道或做到知识、技 依据,是学生在学习中
能和道德价值观。 必须达到的、可测量的
准绳或指标。

15
为何是“标准”?
• 确保所有学生达到所定下的标准。
• 明确定下可测量的知识、技能与道
德价值。
• 通过有效的评量,确认提升教育工
作的策略。
• 解决辍学问题。
• 实行校本考试。
16
思维教学

学习如何学习 多元智能教学

信息通信
全握学习 教学法 技术教学

自 习 未来研究

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

17
语 文 Linguistic

自然观察 逻辑-数学
Naturalist Logical -
Mathematical

空间想像
多 元 智 能
Spatial-
Dr. Howard
内 省 Visual
Gardner
Intrapersonal
5
肢 体
Bodily-
Kinesthetic
人 际
Interpersonal 音 乐 Musical
教学材料
1. 课程标准
• 内容标准
• 学习标准
2. 课本
• 以模组方式编制

19
教学评价
 在教学中长期持续进行以评价学
生的学习能力与进度。

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具有以下特征:
 整体性(holistik)
 反映学生实际能力(autentik)
20
tutorial

• 比较马来西亚小学新旧课程
• 探讨小学华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否达致国家教育哲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