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2 期

宋代翰林学士的宿直制度
唐  春  生
( 重庆师范大学  历史与文博学院 ,重庆  400047)

  摘  要 : 宋代翰林学士的宿直制度有一套严密的规定 ,主要体现在宿直 、


儤直 、
宿直的员额 、
锁院等方面 ,但
有的执行起来并不严格 。儤直的现象较为多见 ,从宿直的员额看 ,至南宋时不少是一员独直 。学士院的锁院极
为严密 ,有着具体的规定 。直接禀承帝王旨意与接受中书熟状 ,翰林学士草拟制麻时 ,都得锁院 。
关键词 : 宋代 ; 翰林学士 ; 宿直 ; 儤直 ; 锁院
中图分类号 : K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429 (2006) 02 - 0058 - 07

宋代翰林学士的宿直制度 ,对此问题探讨的论文并不多见 ,杨果先生在《中国翰林制度研究》中有过


论述 ,本文从宿直与儤直 、
免除宿直之规定 、
宿直员额 、
学士院锁院几个方面再作些探讨 ,希望能对此问
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

一 、宿直与儤直

宋人牟子才对学士院学士值日有一说明 , 其《玉堂石刻跋》云 “
: 玉堂地切禁省 , 诸学士皆有儤宿之
直 。唐人每以北厅阶前花砖道 ,为入直之候 ,古旧规交宿例 ,有早入 、
晚入 、
伴入之名 。国朝因唐制 ,然学
( 卷30 P1616)
士皆早入 , 又单直 , 无复伴直矣 。故太宗以来 , 双日夜直 , 只日下直 。
”[ 1 ] 唐人有早入 、
晚入 、
伴入
之制 。宋朝翰林学士的值日制度 ,虽沿袭唐人之制 , 但已无晚入 、
伴入之制 , 当然 , 惟早入一制尚存 。牟
( 卷2)
子才生活于南宋理宗 、
度宗时期 ,也曾入值学士院 [ 2 ] , 但他对翰林学士的入值制度之描述并不准确 。
同样作过翰林学士的南宋人洪遵 ,在其《翰苑遗事》
中却说 “
: 国朝仍因旧制 ,翰林学士分日递直 ,夜入宿 ,
以备著撰 ,日再而更 。
”[ 3 ] “夜入宿”, 表明晚入之制也是存在的 。至于伴入 , 也并未绝迹 。但二人对
( P111)

翰林学士的更直递宿之制 ,看法却是相同的 : 牟子才说宋太宗以来“双日夜直 ,只日下直”; 洪遵说“分日


递直”。
这种“双日夜直 ,只日下直”的更直递宿之制 , 是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 ( 1023 )“以双日锁院 , 只日降
麻”[ 3 ] ( P102)
之故事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容易遇到尴尬的 。一旦学士院人数有限或是学士因故而难
以入值 ,学士院的这种值日制度就很难得以保证 。所以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 1012) 十一月 “诏翰林学
,
士常留一员在院当直 ,如有假故 ,亦须候次学士到院 ,方得出宿”[ 4 ] (职官6之48) 。尽管有了这一纸诏书 ,但并
没有就此彻底解决问题 。宋仁宗天圣元年十月二十二日 “诏学士今后每遇只日
, ,至晚出宿 ,不得有妨公

  收稿日期 :2005 - 12 - 10
作者简介 : 唐春生 ( 1964 —) ,男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副教授 ,博士 。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
动站博士后 。主要研究魏晋至两宋文史 。
・58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职官6之49)
事 。时学士止李谘 、
晏殊故也”[ 4 ] 。从制度上说 , 学士虽可只 ( 单) 日宿 , 但由于其时翰林学士院
只有二位学士 ,为免误事 ,仁宗只得下此诏书 ,以备不时之需 。仁宗之诏令仍然没有严格执行 。天圣五
年 ( 1027) 六月 ,仁宗遇到了尴尬事 ,谓宰臣曰 “
: 昨夜降文字 , 学士撰本 , 云学士不宿 。苟缓急文书 , 虑成
( 职官6之49)
妨阙 。自今并令依大中祥符五年诏书施行 。
”[ 4 ] 这里说的大中祥符五年诏书 ,即上文所说的真宗
于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颁的诏书 。翰林学士的值日制度 ,北宋有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理清楚 ,应当说比较
混乱 。
《宋会要辑稿》
职官六之四九云 “
: 至和元年 ( 1054 ) 八月十六日 , 诏学士院自今当宿学士以故请告
者 ,令以次递宿 。前一夕 , 命刘沆为宰相而召当宿学士杨伟草麻 , 不至 , 乃更自外赵概草之 , 故有是
诏。
”[ 4 ] 杨伟本当宿直 ,因故请假 ,竟无学士顶替其值日 ,学士院值日制度之空疏由此可见一斑 。
所谓儤直 ,即连日宿直 。由于人手不够 ,或是君王对某位学士的偏爱 , 容易造成学士连值 。儤直之
( 卷79)
制始于唐代 。李肇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 5 ] 的《翰林志》说 “
: 凡当直之次 ,自给 、
舍、丞郎入者 ,三直
无儤 ; 自起居 、
御史 、
郎官 ,五直一儤 ; 其余杂入者 ,十直三儤 。新迁官一直 。报儤名于次之中减半 。
”[ 3 ]
(p5)

唐昭宗时为翰林学士的杨钜在《翰林学士院旧规》
中说 “
: 诸行尚书二十五 ,左右丞侍郎四十 ,常侍 、
谏议 、
给事 、
舍人四十五 ,诸官知制诰五十 ,如谏议 、
知郎四十五 , 太常少卿 、
诸行郎中五十五 , 诸行员外 、
起居 、
侍御史六十 ,殿中 、
补阙六十五 ,监察 、
拾遗 、
太常博士七十五 ,四赤令杂人入一百 ,未升朝一百二十 ,白身
一百四十 。
”[ 3 ] (p20) 可见 ,至迟至唐昭宗时 ,翰林学士的儤直规定更为细密 ,而且连续值班的时间更长 。
宋太宗时为翰林学士的苏易简 ,其子苏耆作于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 1014) 正月的《次续翰林志》说 ,儤
直之制自五代以来“虽有旧规”,却“罕能遵守”。至其父苏易简为翰林学士“力行之 ,亦未尝借请同院代
直 。自是群官亦无敢隳其例者 ,因酌杨八座昭俭凤阁儤直例 , 勒石龛于玉堂之东北隅”[ 3 ] (p72) 。可见 ,苏
易简所处的宋初对儤直之制并没有严格执行 ,只因他身体力行过后 ,一时人们倒还能执行 。苏易简所勒
刻的“凤阁儤直例”,即舍人院儤直制的规定 。这一制度由五代后晋开运年间杨昭俭制定 。
《职官分纪》
卷七《舍人院》
云“: 约旧制刻石院中 ,凡员外郎入五十直 , 郎中入四十直 , 它官入八十直 , 自员外知制诰 、
转郎中依旧直者三十直 ,拜舍人者三十直 ,自常侍 、
谏议 、
给事中 、
郎中拜舍人者三十直 。旧官再入 ,约前
任减半 。
”[ 6 ] 这一移用作学士院儤直之制的“凤阁儤直例”,较唐昭宗时学士院之儤直要宽松些 。
此后 , 儤 直 制 度 于 南 北 两 宋 得 到 了 较 好 的 执 行 。仁 宗 时 , 钱 易“为 翰 林 学 士 , 儤 直 未 满 ,
[ 7 ] ( 卷 317《钱易传》
卒” 。苏轼也是经常连日宿直的 。东坡作有《内制集》,从其可考的具体日期看 ,苏轼确实够
)

辛苦的 。其中 ,以元祐二年九月 、


十二月尤甚 。九月 , 一日 、
二日 、
三日 、
五日 、
六日 、
七日 、
八日 、
九日 、

一日 、
十二日 、
十四日 、
十六日 、
十七日 、
十八日 、
二十日 、
二十七日 、
二十九日 , 共有二十天都起草了内制
文书 ,十二月的一日 、
二日 、
四日 、
五日 、
六日 、
八日 、
十日 、
十一日 、
十六日 、
十八日 、
二十日 、
二十四日 、

十五日 、
二十六日 、
二十七日 、
二十八日 、
二十九日 ,为文稿所累达十七天 ,其中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竟连
( 卷91《代中书舍人谢除翰林学士表》
续七天都在学士院值日 。 南宋周必大称“銮坡裁诏 , 误叨儤直之荣”[ 9 ] , 陈与
[8 ] ( P157) )

[ 10 ] ( 卷11)
义有《玉堂儤直》,真德秀《四辞免直院状》“
: 儤直其间 ,必笃鸿硕” ,程公许《分值玉堂有怀》“
: 儤直
[ 11 ] (57册 , P35581)
稍宽庚伏暑 ,传宣來自玉皇家 。
” 虽然庚伏天儤直之制有时要比平日宽松些 ,但仍有儤直现象
存在 。可见 ,南宋学士院儤直制度也是较普遍的 。
似乎宋末有一段时间 ,宿直之制有所废弛 。这可能与南宋末年动荡的时局有关 。南宋理宗景定五
年 ( 1264 ) , 诏 复 寓 直 旧 制 , 御 制 诗 一 首 并 序 , 赐 直 院 牟 子 才 、马 廷 鸾 , 曰 :“学 士 寓 直 玉 堂 , 此 盛 典
( 卷二) (66册 , P41264 - 41265)
也。
”[ 2 ] 马廷鸾作《甲子初冬宿直玉堂 ……》[ 11 ] 诗 ,亦可佐证之 。

二 、免除宿直之规定

学士院之翰林学士 ,可以免宿直的规定也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以下几种情况可免宿直 。


( 一) 病免宿直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 1012) 九月 , 翰林学士杨亿称 “
: 疾疹稍铨 , 虚羸 , 尚甚望许权免
( 职官6之49)
十数日起居 。
”朝廷“诏特免半月起居 , 仍令出宿”[ 4 ] 。天禧三年 ( 1019 ) 三月 , 翰林学士承旨晁迥
・59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职官6之49)
以疾“特免宿直”[ 4 ] 。南宋时因病也是可以免宿直的 。
《宋史》卷四一一《牟子才传》: 牟子才“兼
直学士院 ,前是儤直多以疾免”[ 7 ] 。
如果病情不是太过严重 ,又确因工作需要 ,翰林学士也有入值的 。宋仁宗嘉祐六年 ( 1061 ) 三月 , 翰
林学士 承 旨 宋 祁 称“久 病 不 可 稽 朝 谒 , 入 学 士 院”, 要 求“带 一 子 侍 汤 药 ”。朝 廷 答 应 了 他 的 请
( 职官6之50) ( 卷30 P1600)
求。
[4 ]
苏轼也是一例 ,他作有《卧病逾月 ,请郡不许 ,复直玉堂 ……》。
[1 ]

( 二) 重大活动 、
某些节假日免宿直 。从现有史料看 ,南宋时的孝宗对此规定尤其细密具体 。孝宗对
太上皇高宗极其尊崇 ,他前往拜谒时 ,学士可免宿直 。隆兴元年 ( 1163) 十一月七日 ,下诏“每月二日赴德
( 职官6之55)
寿宫 ( 太上皇高宗居所) 起居”,学士院宿官“免宿”。
[4 ]
乾道二年 ( 1166 ) 十月三日 , 又诏 “
: 学士院
[ 4 ] ( 职官6之 55)
自今后车驾诣德寿宫 ,如遇执政从 ,便权免宿直 。
” 乾道四年 ( 1168) 正月六日 ,还规定四孟之际
祭告先帝 ,也可免宿直 。诏云 “
: 学士院今后每遇车驾诣景灵宫 ( 安置宋历代帝王肖像 、
神位的地方) 四孟
( 职官6之55)
朝献权 免 宿 直 。
”[4 ] 此 外 ,“圣 节 开 启 、满 散 、国 忌 行 香 前 一 日 , 及 旬 假 、节 假 并 与 免 宿 。

[ 4 ] ( 职官 6之55)
淳熙十五年 ( 1188) 四月甲午 , 翰林申 “
: 今日面奉圣旨 , 本司官吏 、
供御人昨轮差赴德寿宫宿
( 卷173)
直 。日下 ,並免宿直 。
”[ 9 ]
( 三 ) 朝 会 宴 飨 免 宿 直 。乾 道 三 年 ( 1167 ) 正 月 五 日 ,“诏 学 士 院 自 今 后 每 遇 筵 宴 , 权 免 宿
[ 4 ] ( 职官6之55)
直” 。
( 四) 学士独员连续宿直二天以上者可免一宿 。神宗元丰五年 ( 1082) 八月八日 “诏翰林学士独员三
,
直 ,免一宿”[ 4 ] (职官6之52) 。哲宗元祐 ( 1086) 元年七月二十八日 , 翰林学士承旨邓温伯言 “
: 学士如独员 , 乞
[ 4 ] ( 职官6之52)
两日乞免一宿 , 候有双员 , 即依故事 。
”从之 。 实际执行起来 , 很有难度 。从前述苏轼累日宿直
的情况看 ,即使是在哲宗时期也是难以做到的 。
( 五) 酷署难耐也有免宿直的 。
《宋史》
卷三 ○五《晁迥传》“
: 方盛暑 ,为蠲宿直 , ( 真宗) 令三五日一至
院 ; 迥辞以非故事 ,乃听俟秋还直 。
”[ 7 ] 晁迥时值盛暑免宿之期 , 而婉拒真宗之命 。周必大《玉堂杂记》卷
下称孝宗时学士遇“大暑 ,皆权免 。
”[ 3 ] ( P131) 从现有史料看 ,盛夏酷暑全免宿直的并不多见 。苏轼有《谢三
、谢三伏早休表二首》, [ 12 ] (卷23) 张守《代内相谢入伏旱早出表》, 说的只是白天可以早点离
伏早出院表》《
( 卷4)
朝 ,并不是说就能晚上免宿直 。
[ 13 ]
周必大《谢宣召入院表》说得更清楚 “
, 暑风夏永 , 尽三伏以蚤
[ 9 ] ( 卷 123)
归” 。
《武林旧事》
卷三 “
: 闻洪景卢 ( 迈) 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 ,三伏中体粟战 。
”[ 14 ] 洪迈于南
( P380)

宋高宗 、孝宗时为翰林学士 。这表明三伏时节 ,洪迈仍然要值日 。如果说白天都要值日的话 , 宿直也当


难免 。解暑的优待 ,也不只是泽及翰林学士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 ( 1016 ) 五月 “诏中书
, 、
枢密院 , 三伏听
( 卷87 , P1994)
午时归第 ,著于令”[ 15 ] 。帝王与大臣议事 “
, 每岁盛暑 , 御后殿”, 说是“便于决事”, 实即为了解
( 卷304 , P7404)
暑 。元丰三年 ( 1080) 五月虽改为“三伏内 ,五日一御前殿”, 但并不是每天如此 。
[ 15 ]
目的还是为
了避暑 。至于严冬 ,翰林学士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也是要值班的 。李肇《翰林志》“
: 北厅前阶有花砖道 ,
冬中日及五砖 , 为入直之候 。
”[ 3 ] 这说明唐朝时翰林学士也是要值日的 , 只是迟至“日及五砖”始入 。
( P5)

( 卷123《谢宣召入院表》 ( 卷 57 P823)
宋朝也如此 ,所谓“霜日冬严 ,候五砖而入直”[ 9 ] 。欧阳修作《雪后玉堂夜直》[ 16 ] ,苏
)

轼作有《卧 病 逾 月 , 请 郡 不 许 , 复 直 玉 堂 。十 一 月 一 日 锁 院 , 是 日 苦 寒 , 诏 赐 宫 烛 法 酒 , 书 呈 同
( 卷 30 , P1600)
院》[ 1 ] “雪后”
, “
、苦寒”
之夜 ,也得宿直 。有学者以为严寒 、
盛暑 ,学士可免宿直的说法 ,是不大准
确的 。 [ 8 ] ( P158)

三、
宿直员额

两宋翰林学士宿直的员额有一人 ,也有二人的 。
宋初 ,学士院宿直者有一人者 。宋太祖开宝六年 ( 973) 四月 “以知制诰张澹权直翰林院
, 。时学士李
 责受太常少卿 ,止卢多逊在院 ,又使江南”[ 4 ] 职官6之46至47) 。张澹是独自一人权直学士院的 。仁宗乾兴元
(

年 ( 1022) 九月 “命户部郎中
, 、
知制诰宋绶权直学士院 。时承旨李维 、 学士晏殊 、
李谘并充使永定陵故也 。
・60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不数日 ,召刘筠入院充学士 。绶遂罢”[ 4 ] 职官6之49) 。宋绶直学士院只是出于一时权宜 , 刘筠充任后即罢
(

免 。此二例印证了前引《玉堂石刻跋》 所称的宋初翰林学士“单直 ,无复伴直” 的说法 。


宋真宗时期 ,多学士二员同值 。咸平五年 ( 1002) 十二月 “学士宋白
, 、
梁周翰并罚一月俸 , 坐草制遗
误也 。初 ,命宰臣吕蒙正 、
李沆并兼门下侍郎 ,而二人草制之夕 ,遗忘其事 。 ”[ 4 ] (职官6之47至48) 可见 ,真宗咸平
年间 ,已有学士二员同宿直 。南宋孝宗曾把真宗时期学士二员宿直 ,作为欲恢复之“故事”( 详下) 。但实
际情况是 ,也有一员独直的 。大中祥符元 ( 1008) 年正月 ,因道家元始天尊之天书降皇帝 ,奉迎酌献 ,翰林
学士 、
判太常寺李宗谔上《登歌乐章》,令学士院降诏奖谕 。 “时学士晁迥 、
知贡举杨亿在假 ,惟宗谔独直 ,
[ 4 ] ( 职官6之48)
遂令参知政事赵安仁草之 。” 李宗谔是不便自己草诏奖励自己的 , 无奈 , 真宗只好让不司草诏
之职的参知政事赵安仁来处理此事 。也许有时连一员宿直都不能保证 ,所以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 1012 )
[ 4 ] 职官 6之48)
十一月 “诏翰林学士常留一员在院当直” ,以确保学士院的工作能正常开展 。
(
,
此后 ,一员独直学士院的 , 不乏其人 。宋仁宗时期为翰林学士的欧阳修 , 曾说自己“玉署新秋独直
庐”[ 16 ] 卷57 , P815) “
、尘暗图书愁独直”[ 16 ] 卷57 , P823) 。哲宗时 , 苏轼也苦于“玉堂清冷不成眠 , 伴直无复孟浩
( (

然。”[ 1 ] (卷30 , P1616)


一人独直学士院 ,如果不是双锁日或起草之文书不多 , 尚可以勉强应对 。否则 , 就会力不从心 。宋
钦宗靖康元年 ( 1126) 四月二十三日 ,翰林学士吴 等言 “ : 契勘大礼锁院 ,麻三道以上系双宣学士宿直分
撰 。今月十六日锁院 ,麻六道 ,止系权直院莫俦独宿 。欲乞今后遇三道以上 ,双宣二员 。 ”[ 4 ] 职官6之53) 这一
(

建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
南宋高宗时 ,学士院一人独直的现象依然存在 。绍兴六年 ( 1136 ) 五月六日 , 吏部尚书 、 权翰林学士
孙近言 “ : 本院学士胡交修已除刑部尚书 , 范冲已改除翰林侍读学士 , 即日止臣独员 。 ”[ 4 ] 职官6之54) 孙近考
(

[ 4 ] ( 职官 6之54)
虑一旦“文字拥并 ,双锁日难以旋进 。乞望早赐差官”。诏给事中朱震兼权直学士院 。 绍兴二
十四 年 ( 1154 ) , 学 士 院 仅 汤 思 退 一 人 , 春 , 汤 知 贡 举 , 竟 至 内 制 阙 官 , 只 好 由 监 察 御 史 王 纶“暂
[3]《
( 玉堂杂记》 卷中 , P128)
权”。 孝宗初即位 ,为了宣引咨访的需要 “用真宗故事 , ,轮讲筵 、
学士院官直宿禁林 ,每夕
[3 ]《
( 玉堂杂记》 卷下 , P131)
二员 。 ” 隆兴元年十一月七日 ,又重申 “ : 学士院官 、
经筵官 , 日轮二员宿直于学士院 , 以
[3 ]《
( 翰苑遗事》, P104)
备顾问 。 ” 宿直者中当有讲筵官与学士各一员 , 不过有时二人均为学士院学士 。 《玉堂杂
记》卷下 “ : 乾道六年 ( 1170 ) ,予与郑仲益兼直院 ,郑兼侍讲 。是秋开讲 ,郑主席 ,谓予亦院官 ,当与其事 。 ”
周必大辞“以不兼讲读 ,不赴坐 。 ”[ 3 ] ( P134)
郑、
周虽为学士 , 但郑兼经筵 , 而周不是 。孝宗乾道八年 ( 1172 )
十月二十六日 “降指挥 , ( 唐宋诏敕和命令的统称) : 经筵官日轮二员 ,学士院宿直今可止轮一员 。本院自
”[ 4 ] (职官6之56) 最初 , 每轮
后遵 ,永为定式 。既而有旨 , 经筵官与学士院每日通轮一员宿直官 , 约午时入院 。
有三员宿直 ,经筵官二员 ,学士一员 ,但随后即改为经筵官与学士宿直每轮才共一员 ,这样就难以保证每
晚有学士宿直 。孝宗时期的翰林学士周必大说 “ : 某久在翰苑 ,独员之日常多”,无奈内制工作只好“委中
[3 ]《
( 玉堂杂记》 卷下 , P135)
书舍人”。 至于孝宗为何改用一员宿直 ,是因为经筵官与学士“若同召 , 则议论难尽”, 故
[3 ]《
( 玉堂杂记》 卷下 , P131)
“止命一员递宿”。 另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南宋时 ,学士院学士大多兼侍读 、
侍讲 ,
讲筵官与翰林学士的职能兼具 ,用一人宿直也就无妨了 。这样 , 直至南宋末度宗时 , 一员独直的现象仍
较多 。
《四明文献集》卷四 “
: 咸淳元二间及德祐之元多独直 。
”[ 17 ] 说的是度宗咸淳元年 、
二年及恭宗德祐
元年多独直现象 。
南宋学士院人数有限 ,一旦遇到意外 ,就会闹人荒 。
《建炎朝野以来杂记》
甲集卷九 “
: 近岁翰苑止双
员 ,淳熙五年 ,学士周洪道为御试详定官 ,直院范致能除参知政事 , 本院阙官 ,得旨 : 遇有撰述文字 ,依例
权送中书舍人 。十四年 ,学士洪景卢知贡举 ,直院李献之出使 ,主待制诏孔目官请于朝 ,遂用五年例云 。 ”

( 建炎朝野以来杂记》甲集卷九 , P185 ) 为解决问题 , 只好以中书舍人草内制 。可能是为方便舍人草内
制 ,南宋时 ,中书舍兼直学士院的现象较为普遍 。

四 、锁院

周必大《玉堂杂记》
卷下 “
: 禁中以锁院为重 。
”[ 3 ] ( P132) 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一说 “
: 凡言锁院者 , 机密
・61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之谓也 。故试士 、
撰麻皆如此 。
”[ 18 ] 考录士子与撰写制麻这类机密大事 , 需要锁院 。此处只讨论学士院
宿直撰写制麻须锁院的问题 。对学士院锁院一事记载最为详细的 ,当推《翰苑遗事》引王寓靖康元年十
月作的《玉堂赐笔砚记》,文云 :
遇锁院 ,不前闻 ,日晏禁中连遣走隶家 , 召至 , 则皇城门将闭矣 。少顷 , 御药入院 , 以客礼
见 ,探怀出御封 ,屏吏启缄 ,即词头也 。御药取烛视扃钥 , 退就西阁宿 , 学士归直舍草制 。未五
鼓 ,院吏 、
书待诏持纸笔立户外 ,学士据案授稿 ,吏细书奏本 ,待诏用麻纸大书 ,乃付门下省 。庭
宣者 ,学士临视 ,点勘匮封以授御药 ,御药启扃 ,持入禁中 。院吏复扃 。至朝退 ,然后开院 ,率以
为常 。若遇命相 ,则禁中别设彩殿 ,召学士由内东门入 ……御座侧独设一绣墩 ,少东置杌 ,陈笔
砚其上 ,侍卫者皆下 。学士升殿 ,造膝受旨 , 趍杌 , 书所得除目 , 进呈 , 置袖中 。侍卫者皆上 , 乃
宣坐赐茶 。已 ,复庭谢 ,御药押送入院 ,锁宿如常制 。
[3 ] ( P111)

又据蔡絛《铁围山丛谈》
卷一 :
国朝之制 ,立后 、
建储 、
命相 ,于是天子亲御内东门小殿 ,召见翰林学士面谕旨意 ,乃锁院草
制 ,付外施行 。其它除拜 ,但庙堂佥议进呈 ,事得允 ,然后中书入熟第 ,使御药院内侍一员 ,持中
书熟状内降 ,封出宣押 ,当直学士院锁院竟 ,乃以内降付之 ,俾草制而已 。
[ 19 ] ( P17 - 18)

细察这两处记载 ,再佐以其他史料 ,大致可以看出锁院的基本情况 :


其一 ,学士草内制而锁院 ,有两种不同情况 ,一是直接禀承皇帝面谕的旨意 ,二是接受由三省大臣提
议、
经皇帝许可由中书撰命的所谓“熟状”( 词头) 。前者与立后 、
建储 、
命相这样的重大事件有关 ,后者则
与一般性的军政事由相关 。如果是因熟状而草的内制 , 由学士授稿 , 书待诏誊录 , 交由门下省 ( 审读 ) 。
必须庭宣的制书 ,学士还得检查有无错误 ,并查验密封情况 ,再交御药 。命相的制麻 ,则由学士直接进呈
皇上 。当然 ,在草拟过程中 ,翰林学士也有其主动性 ,如觉得草拟事由不妥 ,可“封还词头”; 若可行 ,则撰
[ 18 ] ( 卷1)
毕进呈 。
其二 ,学士锁院的时间多在黄昏 ( 日晏 ) 。王 《宫词》也说 :“黄昏锁院听宣除 , 翰长平明趁起
”[ 20 ] (卷5) 由内廷遣走隶家这类小吏通知 。学士入院即行封闭 , 与外界断绝交通 , 直至第二天退朝 , 始
居。
”[ 3 ] 《
解除锁院 ,亦即“朝退宣麻讫 ,学士乃得归 。 ( 玉堂杂记》
卷中 , P122)
又据南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一说 “
: 撰麻则
全番或半番快行 ( 即走隶家一类小吏) 节次往学士宅第传宣 ,俟传宣快行来足 ,学士上马 ,朝服修帽 ,随簇
入院 。
”[ 18 ] 翰林学士是骑马快驰入学士院的 。
其三 ,如学士院有宿直者 , 则要回避 。
《朝野类要》卷一又说 :“若别有直宿学士或直院 , 则出避
之。
”[ 18 ] 回避之制 ,周必大对此有过详细记载 。
《玉堂杂记》卷上 : 乾道七年 ( 1171 ) 四月“庚午 , 偶当日被
宣 ,范紫薇成大先以侍讲递宿 ,闻报遽出 。
”[ 3 ] 《玉堂杂记》卷下 : 淳熙三年 ( 1176) 八月 “乙酉晚 ,快行
( P120)
,
家来宣锁院 。是日 ,侍讲 、
刑部侍郎程泰之已宿直 ,呼马而出 。 ”[ 3 ] P123) 也有因误召入 ,为保密而宿于学士
(

院者 。本掌外制的晏殊于真宗天禧四年 ( 1019) 六月召入学士院 ,真宗误“示以除目”“恐泄机事” , , 晏殊


( 卷95 , P2197)
就不能出学士院了 。
[ 15 ]

其四 ,熟状的交办 ,司马光所记与蔡絛 、
王寓所述有所不同 。熙宁初 ,御前札子 ( 熟状) 由参知政事御
封 ,由中书提点官交翰林学士 。蔡 、
王所述 ,则是由御药交翰林学士 。至淳熙年间 ,情况又有所变化 。熟
[3 ]《
( 玉堂杂记》
卷上 , P115 - 116)
状由内廷御封 ,经御药官授监门 ,再由监门交翰林学士 。 也有由“中使 ( 宦官) 出御封
[ 3 ] 《玉堂杂记》
卷中 , P123)
御笔”
的 ,乾道七年 ( 1171) 七月二十六日除王炎左中大夫仍兼四川宣抚使即是如此 。 锁
(

[ 3 ] 《玉堂杂记》
卷中 , P122)
院 ,一般须有御药 、
监门中官各一员 ,御药还得留宿 。
(

其五 ,南渡以后 ,禁中宣锁有一种情形称为“锁小殿子”。
《玉堂杂记》卷下 “
: 惟草后妃 、
太子 、
宰相
麻 ,则不容知 ,快行数十辈来宣召 ,云锁小殿子 。
”[ 3 ] 岳珂据前文所引《铁围山丛谈》所云“国朝之制 ,
( P132)

立后 、
建储 、
命相 ,于是天子亲御内东门小殿 ,召见翰林学士面谕旨意 ,乃锁院草制 ,付外施行”之语 ,认为
所谓“锁小殿子”
在“承平时 ( 北宋) 已有”。所谓的小殿子 ,北宋时在内东门 ,南宋则在“便殿”,本不应称
( 卷15)
“小殿子”“盖惟存其名意而已
, ,不必尽合旧制也”[ 21 ] 。
・62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铁围山丛谈》 对撰麻须锁院的事由作了一概括性的说明 ,然则具体情况如下 :
其一 ,册后制词 。
《挥麈后录》
卷一 “
: 瑶华 ( 哲宗孟皇后) 以犊车四还禁中 。至内东门 ,太母遣人以冠
服令易去道衣乃入 。 ……是夕 ,锁院降制 。
”[ 22 ] 淳熙三年 ( 1177 ) 八月“乙酉晚 , 快行家来宣锁院”, 草
( P47)

[3 ]《
( 玉堂杂记》
卷中 , P123)
翟贵妃立皇后制 。
其二 ,建储及皇太子 、
皇子的人事按排 。
《华阳集》
附录卷六引《闻见录》“
: 故事 ,建储皆大臣议定 ,召
学士锁院 。英宗大渐 。 ……既而文定 ( 翰林学士张方平) 承顾命 ,遂归院草制 ,立颍王为皇太子 。 ”[ 20《建
]

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二 : 乾道七年 ( 1171) 二月七日 “是夕锁学士院


, ,命直院郑闻草皇太子”加封之制
书。 又说 “
: ( 乾 道 七 年 四 月) 二 十 三 日 丁 卯 , 将 锁 院 , 或 疑 宣 麻 给 告 , 非 待 储 贰 ( 皇 太 子) 之
[ 23 ] ( P521)

礼。
” [ 23 ] ( P522)
以上对太子 。又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 1162 ) 闰二月 “乙亥
, ( 八日) , 召学士杨椿谕旨锁院 。
( 卷一 , P507)
丙子 ( 九日) ,制授皇子 ( 孝宗) 宁国军节度使 、
开府仪同三司 ,进封建王 。
”[ 23 ] 《文忠集》卷一百五十
二《乞点定皇子封王国奏》“
: 欲乞点定一国即赐降下来日 , 午间却进熟状锁院 。
” 《玉堂杂记》卷中 “
: 淳 [9]

熙五年 ( 1178) 闰六月十二日 ,锁院 ,付到熟状皇子魏王自荆南集庆军节度 、


开府仪同三司 、
行江陵尹 、

明州 ,改成德彰信军节度使 、
行荆州牧 。
”[ 3 ] 以上对皇子 。
( P127)

其三 ,除拜高级阶官 、
祠禄官与宰执 。阶官例 《乐全集》
: 附录《张公方平行状》: 仁宗朝 “时公出还禁
,
林 ,是夕 ,值锁院草麻制 。
”[ 24 ] 使相章得象除司空致仕 。
《宋朝诸臣奏议》卷三十《上徽宗论向宗良兄弟交
通宾客》:“乃 者 还 政 以 前 , 陛 下 欲 除 向 宗 良 等 开 府 仪 同 三 司 。将 锁 学 士 院 矣 , 而 皇 太 后 诏 寝 此
命。
”[ 25 ] ( P347) 祠禄官例 《玉堂杂记》
: 卷中 “
: 淳熙三年 ( 1176) 九月二十五日 ,锁院 ,付下中书门下熟状 ,赵伯
圭除使相 、
提举洞霄宫 。
”[ 3 ] ( P125) 宰执例 《诚斋集》
: 卷一百一十九《宋故尚书左仆射赠少保叶公行状》“
: 有
诏锁学士院 ,拜公 ( 叶颙) 尚书左仆射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
”[ 26 ] 周必大《文忠集》卷八《改左右丞
相御笔并御批诏草录跋》“
: 遂锁院 ,拜二相 。
”[ 9 ] 乾道八年 ( 1172) 二月庚午 ,宋孝宗欲除虞允文左丞相 ,梁
[3 ]《
( 玉堂杂记》
卷中 , P122)
克家右丞相 。
“酉后 ,忽宣入选德殿”“袖出亲札”
, 。御药“秉烛锁院 ,盖上意欲其密”。
其四 ,罢黜大臣 。
《太平治迹统类》
卷二十三《元祐党事始末上》“
: 时已有诏锁学士院 ,草麻制罢 ( 刘)
挚。
”[ 27《西塘集》
]
卷一《三月二十六日以后所行事目》“
: 忽十六日 , ( 王) 安石上殿 , 当晚锁院 。明日安石
出金陵 ,以韩绛相吕惠卿参政 。
”[ 28《两朝纲目备要》
]
卷十 : 开禧三年 ( 1207 ) 十一月乙亥 ( 三日 )“晚 , 召直
院章良能锁学士院 。丙子 , ( 韩) 侂胄 、( 陈) 自强并罢为醴泉观使 。
”[ 29 ] 《挥麈后录》卷六 “
: 是晚锁院 ,
( P187)

宣翰林学士郭知章草免 ( 曾) 文肃相制 。
” [ 22 ] ( P122)

其五 ,节度使除拜锁院的情形较复杂 。
《春明退朝录》卷下 “
: 外臣除节度使 , 景德前止舍人院作制 ,
杨文公《外制集》
议 : 潘罗支 、
厮铎督朔方军节度 ,数制是也 。其后遂学士院降麻 , 如大礼加恩 , 在将相后
数日方下 ,然不锁院 ,不宣麻 。近年遂同将相例 ,锁院告廷矣 。
”[ 30 ] 由学士院降麻 ,至迟在真宗天禧年
( P38)

间已开始 。
《宋史》
卷二百八十三《丁谓传》:“天禧初 , 徙保信军节度使 , 三年 , 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
事。
”[ 7 ] 但尚无定制 , 洪遵《翰苑遗事》又载真宗时 “
: 庞籍罢节度使 , 除观文殿学士 , 又不降麻 , 盖无定制
也。
”[ 3 ] 《春明退朝录》
作于熙宁年间[ 5 ] ,所谓近年 , 当为此段时间或稍前 。节度使除拜锁院的问
( P106) ( P1034)

题 ,据《说郛》
卷四十四上载 : 节度使“除拜锁院宣麻尤异焉 ,非宗室 、
近属 、
外戚 、
国壻年劳久次不得为此
官。
”[ 31 ]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丙集《节度》“
: 惟宰相去国判郡除使相者 , 不妨带宣 ; 若他官特授者 , 正不必
尔。
”但南宋时节度除拜已行锁院之制 ,他认为原因在于以宰相为之须宣锁 “后循用不改” 。
[ 32 ] P112 - 113) (
,
其六 ,重要的军政要员的任命 。绍兴六年 ( 1136) 三月岳飞母病故 , 湖北 、
襄阳两路宣抚副使岳飞自
解安职以处 理 丧 事 。 朝 廷 要 求 其 起 复 , 绍 兴 六 年 四 月“初 八 日 , 进 熟 状 , 锁 院 , 初 九 日 降
[ 33 ] ( P178 - 179)

[ 34 ] ( 卷29 , P1635)
制” 。
其七 ,最初 ,学士院草赦书 、
德音不锁院 。真宗时 , 翰林学士晁迥等建议“除南郊赦书”外 “自余赦
,
( 卷73 , P1658)
书、
德音 ,请自今依降麻例锁院”。从之 。
[ 15 ]
《文忠集》卷一百七十三 : 淳熙十五年四月 “
, 宣李巘
锁学士院 ,草祔庙毕临安绍兴府德音”。 降德音也有锁院的 。
《玉堂杂记》
卷上引《司馬文正公日記》云 : [9 ]

“熙宁二年 ( 1069) 五月癸巳 ( 二十八) , 锁院以奉安二宗御容 , 礼成 , 德音降西京 , 囚杖以下放 。


”[ 3 ] 至
( P115)

・63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南宋孝宗时 ,南郊赦文也有锁院 。
《容斋随笔 ・三笔》卷八载 : 乾道丁亥 ( 三年 ,1167 ) , 洪迈作《南郊赦
文》,称“先三日锁院所作”。
[ 35 ] ( P509)

其八 ,大礼期间及颁行敕条 。钦宗靖康元年 ( 1126 ) 四月二十三日 , 翰林学士吴 等言契勘大礼锁


[ 4 ] ( 职官6之53)
院。 《玉堂杂记》
卷上 “
: 大礼敕条 ,乃六部诸司条具上省 ,省中类聚 , 即进熟状 , 降付学士院草敕
文。
” [ 3 ] ( P119)

也有不必锁院者 :
其一 ,本该锁院 ,但因故而免 ,遂成贯例 。
《玉堂杂记》卷下 “
: 绍兴辛巳 ( 即绍兴三十一年 ,1161 ) , 明
堂礼成 。以完颜亮背盟 ,十月四日诏 ,今次明堂大礼 ,合加恩臣僚 ,权宜不锁院 ,不宣麻 ,止降制 。
”[ 3 ]
( P131)

以后沿用之 。淳熙三年庆寿 ,赦“凡降麻官合加恩者 ,用辛巳明堂例 ,免锁院 ,宣制仍勿辞免”[ 3 ] P132) 。


(

其二 ,宗王加食邑 、
进封王妃不必锁院 。仁宗庆历四年 ( 1044 ) 九月六日 , 进封杜氏为贤妃 。中书门
下言 “
: 近例封妃 ,劄送学士院撰制词 ,更不锁宿 , 不付閤门宣读 , 便写告进入 。
”从之 。《
( 宋会要》后妃三
之一五) 淳熙三年 “九月三日
, ,中书进熟状 ,魏王恺 、恩平郡王璩 、 永阳郡王居广并加食邑实封 ,只乞降付
院草制”。但侍帝王左右的宫廷女官“内夫人失于详阅 , 宣锁程直院 ( 指程叔达 ) 是夜进草 , 明日告廷如
式”[ 3 ] 《玉堂杂记》卷下 , P132) 。
(

其三 ,忌日不锁院 。赵鼎《忠贞德文集》
卷八 “
: 初七日 ,忌例不锁 。初八日 ,锁院 。

锁院的所谓双锁之制 ,洪遵《翰苑遗事》“
: 天圣元年十月 , 诏翰林学士 , 遇只日 , 至晚出宿 , 盖故事以
双日锁院 ,只日降麻也 。
”[ 3 ]
这一制度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只是具文 。遇到重大而紧急事件 ,再按
( P102)

此规定行事 ,是断断行不通的 。前面提到的苏轼儤直 ,就有不少天是在只日 ( 单日) 的 ,这种情况在他的


诗里也有反映 ,作有《卧病逾月 ,请郡不许 ,复直玉堂 。十一月一日锁院 , 是日苦寒 , 诏赐宫烛法酒 , 书呈
同院》。南宋的周必大也有遇到只日锁院的 。乾道八年 ( 1172 ) 二月庚戌 ( 十一日) “御药李彦真同自复
,
道 ,秉烛锁院 。
”[ 3 ]
“乾道九年 ( 1173 ) 六月七日 ,宣当直学士草南郊御札 , 三更进草 。 ”[ 3 ] 《玉堂杂记》卷上 P117)
( P122) (

淳熙三年八月 “乙酉
, ( 十三日) 晚 ,快行家来宣锁院”[ 3 ] 《
( 玉堂杂记》
卷中 , P123)

参  考  文  献

[ 1 ]  ( 宋) 苏轼 . 苏轼诗集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9.


[ 2 ]  ( 宋) 潜说友 . 咸淳临安志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3 ]  傅璇琮 、
施纯德 . 翰学三书 [ M ]. 沈阳 :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3.
[ 4 ]  ( 清) 徐松 . 宋会要辑稿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7.
[ 5 ]  ( 清) 纪昀 . 四库全书总目 [ M ] . 中华书局 ,2003.
[ 6 ]  ( 宋) 孙逢吉 . 职官分纪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8.
[ 7 ]  ( 元) 脱脱 . 宋史 [ M ] . 中华书局 ,1987.
[ 8 ]  杨果 . 中国翰林制度研究 [ M ] .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 9 ]  ( 宋) 周必大 . 文忠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10 ]  ( 宋) 真德秀 . 西山文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11 ]  全宋诗 [ M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12 ]  ( 宋) 苏轼 . 苏轼文集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9.
[ 13 ]  ( 宋) 张守 . 毗陵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14 ]  ( 宋) 孟元老 . 东京梦华录 ( 外四种) [ M ]. 上海 :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 15 ]  ( 宋) 李焘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4.
[ 16 ]  ( 宋) 欧阳修 . 欧阳修全集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1.
[ 17 ]  ( 宋) 王应麟 . 四明文献集 [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18 ]  ( 宋) 赵升 . 朝野类要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19 ]  ( 宋) 蔡絛 . 铁围山丛谈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 下转第 84 页)
・64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课题组研究成员 : 屈定富 、
朱世学 、
杨华 、
王家德 、
张清平 、
丁建华)

参  考  文  献

[ 1 ]  邓辉 . 土家族区域的考古文化 [ M ]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9.


[ 2 ]  朱世学 . 虎钮錞于的源流 、
特点及功能考辩 [J ]. 土家学刊 ,2002 , (2) .
[ 3 ]  朱世学 . 清江流域的远古文化与巴文化考辩 [J ] . 三峡大学学报 ,2005 , ( 4) .
[ 4 ]  王善才 . 香炉石遗址与香炉石文化 [J ] . 四川文物 ,2001 , (2) .
[ 5 ]  长阳香炉石遗址揭示出古代巴人早期文化类型 [ N ] . 中国文物报 ,1994 - 12 - 18.
[ 6 ]  金国林 . 试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与巴文化的关系 [J ] . 四川文物 ,2004 , ( 3) .
[ 7 ]  王然 . 夏 、
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巴人遗址考 [ A ] . 文物考古论集 [ C ] .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
[ 8 ]  朱世学 . 论早期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
——陶釜 [J ] . 土家族研究 ,2005 , ( 2) .
[ 9 ]  本条资料由恩施自治州博物馆陈奇林先生提供 ,在此感谢 。
[ 10 ]  徐中舒 . 巴蜀文化论 [ M ]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60.
[ 11 ]  熊传新 . 湖南发现的古代巴人遗物 [ A ] . 文史资料丛刊 ( 第 7 期) [ Z] . 文物出版社 ,1983.
[ 12 ]  湖北省宜昌市博物馆 . 宜昌县三岔口村三国时期青铜器窖藏 [ A ]. 中国考古学年鉴 ( 1995) [ M ]. 文物出版社 ,1997.
[ 13 ]  杨华 . 长江三峡地区窖藏坑遗迹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 A ]. 三峡文化研究 ( 第 4 辑) [ Z] . 武汉出版社 ,2004.
[ 14 ]  黄晓东 ,曾凡 . 巴文化原生形态初探 [ A ].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 [ M ] . 巴蜀书社 ,1993.
[ 15 ]  幸晓峰 . 川东地区散藏的青铜绳纹甬钟 [J ] . 四川文物 ,1994 , ( 2) .

( 上接第 64 页)
[ 20 ]  ( 宋) 王 . 华阳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21 ]  ( 宋) 岳珂 . 愧郯录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22 ]  ( 宋) 王明清 . 挥麈录 [ M ] . 上海 : 上海书店 ,2001.
[ 23 ]  ( 宋) 李心传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0.
[ 24 ]  ( 宋) 张方平 . 乐全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25 ]  ( 宋) 赵汝愚 . 宋朝诸臣奏议 [ M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 26 ]  ( 宋) 杨万里 . 诚斋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27 ]  ( 宋) 彭百川 . 太平治迹统类 [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28 ]  ( 宋) 郑侠 . 西塘集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29 ]  ( 宋) 佚名 . 两朝纲目备要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5.
[ 30 ]  ( 宋) 宋敏求 . 春明退朝录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7.
[ 31 ]  ( 明) 陶宗仪 . 说郛 [ M ]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 32 ]  ( 宋) 叶绍翁 . 四朝闻见录 [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7.
[ 33 ]  邓广铭 . 岳飞传 [ M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3.
[ 34 ]  王曾瑜 .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9.
[ 35 ]  ( 宋) 洪迈 . 容斋随笔 [ M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

・84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