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书林漫步 Books

品遂被假定为人所共知,不做赘述。书中对于作品的讨论指 一帜文风的体现。有关贝多芬的写作主要被放置在“卷七”,
向一种整合的途径,从而避免为系统方法而牺牲艺术感知。 由“一、贝多芬”和“二、贝多芬的晚年和他孩童时期的惯例
分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抵达目的的一种手段:它能促使我 手法”两大部分组成,作者并未采纳“章节标题”这种传统
们从音乐中听到更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分析类似于一 的历史文本形式,而是在目录中使用了“标题与页码”配合
种内心表演。它依靠我们对声音的想象,
并且需要得到读者 的编目方式。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些目录中的标题,在
的印证:这带来什么感觉?⑦ 正文中并无对应,而只能视其为具有归纳性的导语。如“贝
多芬与后古典风格”
“ 贝多芬与浪漫派”
“ 属 - 主关系的替
一、
叙事中的时间构建
“《英雄》,比例,尾声,重复”……
代”……“回归古典原则”
无论是在以风格为核心范畴的研究中,还是在以传记 “与大范围的调性序进的关系”,等等。
为单一视角的编撰中,都会涉及到时间的划分以及划分的 但是,金德曼文本的特点之一恰恰是时间节点都有明
依据,这种划分和依据决定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部分的 确和细分的定位。全书除第一章“波恩岁月”外,其余十一个
框架和结界,这也印证了历史叙事中无可避免的主观性和 章节都以清晰的时间起止点作为传主的断代,并标注关键
合理存在的“虚构”成分。在贝多芬的研究中,
时间划分亦有 词对各区间进行总结,这些时间点形成了一条贯穿逻辑框
不同主张和处理。 架的编年轴线。如“第二章 成熟之路:1 792—1 798 年”
“第

在《西方音乐史》
(第六版) 中,作者对于贝多芬的“三 三章 危机与创新:1 799—1 798 年”
“ 第十章 胜利:1 822—
个时期”做了如下处理: 1 824 年”
,等等。显然,诸位史家对时间划分以及必要性所
学者们习惯于把贝多芬的作品按风格和年代分为三个 持态度不尽相同。事实上,在著史的过程中,对时间节点的
时期。第一时期到 1 802 年左右,贝多芬吸收了他那个时代 判断依据是一个相对主观并有局限性的选择,重要的是如
的音乐语言,并寻找自己个人的声音。他创作了作品 1 8 号 何来设定和论证这个历史编撰以及完成其中的叙事逻辑。
的六首弦乐四重奏、几首钢琴奏鸣曲(到作品 28 号)、前三 那么“金著”中,这个时间轴是如何形成并展开叙事的
首钢琴协奏曲和前两首交响曲。第二时期到 1 81 5 年左右, 呢?
他已经获得了坚定的独立性。创作了包括第三和第八交响 首先,金德曼运用了对大量作品的音乐分析来构建这
曲、为歌德的戏剧《艾格蒙特》的配乐、
《科里奥兰序曲》、歌 样一条时间线索。这种分析并不是对作品做常规的作曲技
剧 《菲岱里奥》、
G 大调和降 E 大调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 术分析,而是在技术语言表述中融合了基于自身审美经验
奏曲》、作品 59 号四重奏(《拉苏莫夫斯基四重奏》
)、作品 的文字叙述,甚至视这一部分为文本叙事的主体。对于表
74 和 95 号四重奏、一直到作品 90 号的钢琴奏鸣曲。最后 格、图示等非叙事和反叙事形式的摈弃,不仅反映出作者对
一个时期中,贝多芬的音乐总的来说变得更加沉思和反省。 于历史叙事的重视,也使得每一首作品被赋予了一种时间
这一时期的作品包括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
《迪阿贝利变奏 线索上历史事件的象征意义。
曲》 《第九交响曲》,作品 1 27、
《庄严弥撒曲》 1 30、1 32、1 35 以第一章“波恩岁月”为例,全书仅此章没有使用定性
号的四重奏以及弦乐四重奏 《大赋格曲》
(作品 1 33 号,原 的具体标题,而只是用“波恩岁月”来标记这一阶段,作者在
是作品 1 30 的末乐章)。这种时期的划分实际上是根据不 本章结束处说:
同体裁的年代而来,并无绝对的界限。但却便于对他(的)音 尽管存在像《李基尼变奏曲》这样的特例,贝多芬在波
乐进行论述。 恩创作的作品,其历史与传记价值远远大于艺术本身。他作
与上述松散的时间虚线不同,
“ 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为一位艺术家的身份在 1 795 年前后得以确立。在那一年,
《古典音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⑨则进一步抹
—海顿、 贝多芬创作出一系列引人瞩目的钢琴奏鸣曲。我们对于贝
去了“时间”的边界,而是分别以“在波恩的早期阶段”
“早期 多芬音乐所做的首次细部分析将从这些作品展开。然而,贝
的职业生涯”
“早期的资助人”
“在维也纳的最初几年”
“赞誉 多芬的创作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持续前进的过程,抗拒任何
与成功”
“开明赞助人及其他收入来源”
“最后的岁月”等“块 简单的划分。但是,他的作品本身却能为这一过程提供最为
状”的时空概念来规划研究对象的创作活动轨迹。 清晰的证明。波恩时代对贝多芬的影响意义深远,然而更为
而《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罗森更为文学 深刻的艺术表现真正属于即将开启的新时代。⑩
性的笔法下,抛弃了“时间”的分水岭,隐蔽地出现于偏向故 关于“波恩时代”的结论并不是完全依据作曲家创作的
事性的叙事里。罗森对于目录别具一格的安排,
也是他独树 历时先后顺序而得出,而是综合贝多芬的整体创作,经过纵

92 PEOPLE'S MUSIC 2017·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