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书林漫步 Books

贝多芬研究中的历史叙事
—以威廉·金德曼著《贝多芬》
—— (第二版)为样本

■李翔宇

廉·金德曼(William Kinderm an)的《贝多芬》①(以下简 也会更趋多元多维,而这也正是“叙事”这一传统而古老的


威 称“金著”)一书是继《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②
写作方法对于历史研究所具有的内在“原力”。
之后,国内出版的又一部关于贝多芬研究的译著。贝多芬因 金德曼的著作中体现出较传统史学研究更为综合性的
其在古典主义艺术遗产上的丰富多样、艺术才能上的登峰 写作构架、更具审美意味的叙事风格和更为开阔的人文意
造极和艺术意涵上的不可穷尽,使得后世对其研究从未停 境。该书译者在“译后记”中评价:如果列维斯·洛克伍德的
止。面对贝多芬及其作品为音乐学术界提供的诸多命题和 《贝多芬:音乐与人生》在探索作曲家的创作之路上实现了
历史入路,即使在相同的时间轴线和同一部作品中,不同研 对音乐作品和传记历史的融合阐释,那么威廉·金德曼的
究者也会以不同的阐释路径来演绎和归结历史形成的偶然 《贝多芬》则试图达到音乐分析和审美经验的融会贯通。金
与必然,从而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和文本风格来无限接近 德曼在序言中开宗明义,该书的焦点是美学而非传记,贝多
历史的客观。 芬音乐的“审美”
内容与意义才是他研究的真正目标。作为
新历史主义理论的代表海恩·怀特认为,
“历史”这个 一位身兼钢琴家和音乐学家双重身份的研究者,威廉·金德
术语既指研究客体,也指对这个客体的叙述, 也有学者进 ③
曼以表演家的直感领悟贝多芬音乐的深意,又以理论家的
一步阐述,对客体的叙事“包含双重意义,既指往昔实际发 思辨探索这种深意的来源与本质。他强调在艺术感知和理
生的‘历史本体’,也指史家经过整合和理解的‘历史认 论分析之间构建一种平衡关系,并将抵进哲学的审美经验

知’” 。但也正如史学界的共识,
无论是在通史的写作还是 和作品营造的艺术语境作为音乐分析的目标。⑥
断代史的写作中,也无论是传记体裁还是专题研究,
“真实 作为又一位身兼音乐学家、钢琴家双重身份的写作者,
历史的本来面貌错综复杂,任何一部书写历史都不可能做 尽管金德曼和查尔斯·罗森都有与演奏相关的经历和体验,
到完整呈现、忠实还原,故而史家必须有侧重、有选择地构 但通过金德曼选择了与查尔斯·罗森不同的焦点来观察贝
建某种逻辑框架和思维脉络,以人类心智可能把握的方式 多芬及其置身的古典主义风格背景,从他以贝多芬作品本
对历史本体加以梳理诠释,形成连贯内聚的历史叙述”⑤。 体的美学视域为入路展开其历史叙事来看,金德曼对待其
这一共识意味着历史的写作是一种话语权力,是写作 自身经验和记忆序列的构建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研究指向
者在历史研究转化为文本形式时使用的话语手段。那么写 的。金德曼的历史叙事,更接近建立在作品本体分析上的诠
作者“如何叙事”
,在材料、结构、逻辑等方面强调什么和忽 释学范畴,而这种诠释又是导向作品美学意涵和历史断代
略什么,选择什么和舍弃什么,在写作中编年形式、论证模 的语境的。对于这一点,作者在该书的中文序言中阐明:本
式和意识形态模式方面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历史本 书的主旨研究贝多芬创作发展的主要线索,从波恩的起始
体诠释中的细部和景深。因此,如果写作者对历史编年事件 年代直到接近人生终结的晚期四重奏创作。这项研究虽以
进行有意识地排列和重组,那么,
文本结构则会出现不同的 贝多芬传记为背景,但是更将主要体裁中的代表性作品予
叙事意义,其对应的历史面貌也将不尽相同,对历史的认知 以突出……由于本书的焦点是美学而非传记,一些音乐作

PEOPLE'S MUSIC 2017·6 9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