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實驗 6:文氏管試驗

一、 實驗目的

文氏計(venturi tube)是用來測定管內流量,其設計上的原理是以不可壓縮液

體,,在儀器中以速度的變化而產生壓力差來建立壓力差與流量的關係,,沿著

文氏管收縮,,喉頸,,擴張等部分,,各斷面積均在改變,,速度及壓力也隨著改

變;利用此變化可探討速度水頭(potential head)等三水頭之和的變化,以及其

理論值之間的差異,其差即為斷面間的水頭損失(head loss)。

二、原理

文氏管計(Venturi, Meter)是具有縮小部,喉部,及擴大部等三部分管段。縮小部:

流速增加,使壓力降低;擴大部:流速降低,使壓力增加。
文氏計設計上主要藉著速度變化而產生壓力差,建立壓力差與速度間的關係,如上圖

所示,,流體首先流經一斷面漸次收縮之管道,,其截面積最小部分稱為喉部,(Throat)
,在喉

部上流體的速度增大,壓力減少,所減少的壓力當然與流量大小有關,沿文氏管之收縮,

喉部,擴散部分,各斷面截面積均在改變,速度及壓力也隨著改變。

假設:

斷面”1”處斷面積為 a1,壓力計內水柱高度為 h1。

斷面”2”處斷面積為 a2,壓力計內水柱高度為 h2。

斷面”n”處斷面積為 an,壓力計內水柱高度為 hn。

根據伯努力方程式(Bernoulli’s,Equation)

u12 P1 u2 P u2 P
  Z1  2  21  Z 2  ....  n  n  Z n
2g  2g  2g 
P1
 Z 1  h1 ,.....

u12 u2 u2
 h1  2  h2  ....  n  hn
2g 2g 2g
式中:

, , , , , , u:流體通過某斷面時之流速。

u2
,,,,,, :流體在某斷面時之動壓頭。
2g
h:流體在某斷面時之靜壓頭。
根據連續方程式(The,Equation,of,Continuity)

u1a1  u 2 a2  ......  u n an  Q

a 
u1   2 u 2
 a1 

2 2
u12 1  a2  2 u2  a  u2
 h1    u 2  h1  2  2   h1  2  h2
2g 2 g  a1  2 g  a1  2g

2 g h1  h2 
u2  2
a 
1   2 
 a1 

設:在斷面 1 和 2 間能量損失略而不計。

2 g h1  h2 
Q  u 2 a2  a2 2
a 
1   2 
 a1 

但事實上,在斷面 1 和 2 之間免不了有些能量損失,因此,上式之理論值必須修正:

2 g h1  h2 
Q  ca 2 2
a 
1   2 
 a1 

c:流量係數,大致介於 0.92~0.99

設,:管內之能量損失可略而不計,,沿此收縮擴散部分,,任何斷面上之靜壓力頭和未收縮上游

之靜壓頭間的關係可為:

u12 u n2
hn  h1  
2g 2g

hn  h1 u12  u n2 u 22 u12  u n2
  
u 22 2g 2g u 22
2g
2 2
u2 u2  a   a 
 12  n2   2    2 
u 2 u 2  a1   a n 

係經由實驗來探討 C 值,並分析 C 值與流量間的關係。,


三、 方法與步驟

1. 將文氏管計整平於水力工作台上,關閉文氏管計流量控制閥門。

2. 打開水力工作台之進水及迴水閥門,啟動泵之電源,此時,在文氏管計

系統充滿流體而無法流動之狀況下,每一壓力計上之壓力讀數應為一

致。

3. 輕彈集合封閉是壓力計上所有軟管,使滯留於管內的空氣氣泡上升,直

至液面上沒有氣泡存在為止,以免實驗產生誤差。

4. 漸次關閉迴水閥門,此時進入儀器之流量為最大,使最高靜壓頭之液面

大致在壓力計刻劃範圍之四分之三以內,
;如果最低靜壓頭之液面過低,
(或

者無法上升至刻劃範圍內),則輕輕打開空氣閥門(氣嘴),洩放少許空

氣;相反的,如果最高靜壓頭液面已經高出刻劃範圍,甚至溢流至其他

軟管內,則必須使用打氣筒,由空氣閥門強迫注入空氣,使所有液面高

度降至設定刻劃範圍內。

5. 將文氏管計流量控制閥門全開,由最大流量起,漸次的調整進水與迴水

閥門由大至小,進行一連串系統的實驗,然而再由小而大。每次記錄數

據計算之。

6. 注意:每次改變流量時,應等流量穩定後始可記錄實驗。

7. 注意,
:控制流量時,
,僅可能的利用水力工作台之進水及迴水管路兩閥門,

如果完全以文氏管計右端之流量控制閥門來控制流量,極易於供水時,
產生甚大之壓力,而造成管路連接處爆裂,或者集合封閉式壓力計內液

面上升及溢流等現象,而阻礙實驗之進行。

四、 操作者注意事項

1. 請待水循環至穩態時開始進行試驗,
,輕彈集合封閉是壓力計上所有軟管,

使滯留於管內的空氣氣泡上升,直至液面上沒有氣泡存在為止,以免實

驗產生誤差。

五、 問題與討論

1. 通常流量大小之控制最好利用水力試驗台之出水及迴水管路兩閥門。如

果完全以文氏管右端來控制流量,會發現何現象﹖

2. 探討流量 Qt 與儀器係數(即流量係數) cv 之關係;以 cv 為 Y 軸、以 Qt

為 X 軸繪出,其間的數據是否可以顯示出任何傾向,討論之。

3. 請就試驗所得到的結果與現象總和歸納出結論。並就試驗的技巧與問題

提出建議。
文氏管試驗裝置圖

六、 結果與實驗心得

截面直
壓力計
d2 / dn (a 2 / a n ) 2 (a 2 / a1 ) 2  (a 2 / a n ) 2
編號 徑 dn

A(1) 37mm 0.622 0.149 0.000


B 30 0.767 0.346 -0.197
C 25 0.920 0.716 -0.567
D(2) 23 1.000 1.000 -0.851
E 24 0.958 0.842 -0.693
F 25 0.920 0.716 -0.567
G 27 0.852 0.527 -0.378
H 29 0.793 0.395 -0.246
I 31 0.742 0.303 -0.154
J 34 0.676 0.209 -0.060
K 37 0.622 0.149 -0.000
表一各孔口壓力值

編號 孔口 A 孔口 B 孔口 C 孔口 D 孔口 E 孔口 F 孔口 G 孔口 H 孔口 J 孔口 K

註:最左列為試驗編號,,向又對應的是個孔口的壓力值,,其單位為 CM。
, , (各孔口

的斷面積資料請見表三)。

表二, 時間,流量與 Cv 值

試驗
Qt(cm3/se
T1(sec) T2(sec) T3(sec) AVG(sec) Qc,(cm3/sec) Cv
c)
編號
1
2
3
4
5
6
7
8
AVG(Cv)

註:: Qc 為實驗所求的的流量值,Qt 為將孔口 A 與孔口 D 的 h1 與 h2 值,代入

公式(6)得,Cv 列則為 Qt/Qc 之比值,是為修正系數。最下欄則為平均

之 Cv 值。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