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農用蓄水池與人工濕地

農用蓄水池與人工濕地的主要功能為涵養、貯留水源,減低暴雨時期的排水
系統負擔,避免瞬間增加的水量造成洪氾。另一方面,藉由水質淨化的過程,可
沈澱水中浮游固體,過瀘營養鹽類及油脂,對水質及生態環境有很大幫助。
(一)農用蓄水池與人工濕地之分類
濕地依機能可區分為滯洪型、淨化型、生態型與景觀型四種類型,不同類型
的處理手法略有差異,單一濕地可同時具有多重機能。
1.淨化型: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物吸附淨化機制,將污染物移出水體達
到水質淨化,可排入自然水體的效果。
2.滯洪型:目的在暴雨時期能將雨水暫時留在基地內,再以一定流速緩
慢排出,以減少排水系統負擔。
3.生態型:目的是用來創造或取代因為土地開發利用而消失或惡化的自
然棲息地,復原生態環境。
4.景觀型:目的為調和周邊視覺景觀環境,提供居民或遊客適當的休閒
場所。

(二)蓄水池與濕地設計
農用蓄水池或人工濕地均是人造的水環境,經由人類的設計、建造和管理模
仿自然濕地的功能,達到污廢水淨化再利用,或是補償因開發而損失的自然濕
地功能。濕地設計要項如下:
1.基地區位選擇包含地形地質、土壤透水率、水文條件、植被狀況等,其中水
文條件為最主要的項目。
2.濕地系統應以水文條件為主,進行區內水池的分佈配置:
(1)廢水處理者應以大量的小池塘串聯,區分不同池塘沈澱、過濾、吸污等
不同機制,可便於管理;
(2)以滯洪為主的系統以數個大型的池塘相串聯,並與排水系統連結,降
低洪氾威脅;
(3)生態型為主的系統應有不同深淺的池底設計,避免旱季池塘乾涸造成
生態系統失衡;
(4)景觀型則注重水質的清潔以及適當賞景或休憩用地。
3.人工濕地需有適當的管理與維護,包含水質、土質的定期檢測,生態物種
的多樣性紀錄,內部植被的栽植、收割與清運管理,以維持濕地功能。
4.人工濕地資料應長期追蹤記錄,便於日後設計調整。記錄項目包含各項水
文資料、土壤資料、生態資料記錄等。
(1)水文資料:平時每月記錄,雨季期間每週記錄,包含基地集水面積降
雨量、基地進出水量、蒸散與入滲水量、水深、流速、水質(酸鹼度、清澈
度、鹽度、溶氧量)、各項污染物質殘留數據。
(2)土壤資料:每月至每季記錄,包含氮磷鉀、有機質含量,PH 值,淤泥
淤積深度(每年記錄)。
(3)生態資料:每季至每年記錄,包含物種種類與數量、族群大小與分佈。

表 蓄水池與人工濕地設計原則
設計準則 項目 內容
區位選擇 地形地質 1.選擇具良好排水的基地,坡度為 1/500 以上,讓水體可自由流
動,減少整地成本

2.地質需要評估的項目,包括岩盤(bedrock)的性質與深度,
以及基地地質的特性
土壤 1.土壤評估包括種類與成分、分佈區域與深度

2.基地土壤因子包括土壤中砂土、黏土、礫石、有機物質成分、顆粒
大小、滲透性、侵蝕性以及化學性質。
3.砂壤土可提供植物生長極佳的條件,有利植物的生長
水文 1.水文條件將決定植物物種的分佈地帶以及濕地其他特性

2.海岸或河口地區,潮汐變化是重要的因素
3.水深、淹沒週期與時間,會決定濕地的植物物種
水質 1.水質因素包括清澈度、酸鹼值、鹽度與溶氧量

2.來源水質是否污染、主要污染源種類
植被 1.選用基地原有或相似環境下生長的水生植栽

2.目前國內研究的去污植物主要為蘆葦、香蒲、布袋蓮、水芙蓉、空
心菜等
設計原則 淨化型人 1.著重於生活或農業廢水處理淨化,讓水質達到排放標準
工濕地
2.一般採用沈澱、過濾、吸附等三段式設計
3.水池面積可從 0.5 ~ 7 公頃不等,運用地形變化維持流動的水

4.以維管束水生植物為優勢群落組成的生態系統,植栽以除污效
果為選擇標準
5.淨化型需注意來源水的水量多寡與污染狀況,據此調整濕地大
小與水源的滯留時間
(1)有機負荷,根據美國環保署人工濕地設計規範有機負荷之建
議值為 112kg BOD/ha-day,可依此計算分解基地水源污染至
少需要多少面積。公式如下:A(ha)= X÷ 112kg,其中 X 表示基
地每日單位有機污染物排放量(BOD 值)。
(2)水力負荷因污水情況而或有差異,但通常落於 150 ~ 500
CMD/ha 之間;污水情況較嚴重或濕地植相的除污能力較差者,
水力負荷較低(CMD:計量單位,m^3/day),可依此設定污
水處理滯留的時間,達成水質淨化的功能。
滯洪型人 1.著重暴雨逕流(Storm water)的處理,提供分洪減災效益
工濕地
2.容水量設計時依據集水面積最大降水量為主
3.分成數個小滯留池,避免單一大型滯留池設計
4.依區域特性與平均降水量設計溢流口高度,將水池作為高低兩
階段,低水位池底用透水率低的土壤鋪設;高水位面用溢流
口連結至排水系統。
5.在需要防護圍牆的區域如棒球練習場、輔助田徑場、停車場四周
以亂石砌高適當高度以形成貯水池,高度可為 90~180cm
6.貯水池排水口採用貯留設計的套圈,讓積水在一定程度內能緩
慢排出,減低排水管路的負擔。
生態型人 1.以追求多樣性(Biodiversity)和永續發展為目標
工濕地
2.池緣設計以曲線為原則
3.池底應有不同深淺,避免旱季時過於乾枯,影響生態系統
4.設計邊坡坡度的不同變化,以衍生不同水深之多樣性植物
5.植栽以能提供生物食草與多樣性為選擇依據
景觀型人 1.著重視覺景觀與休閒場所的提供
工濕地
2.植栽選擇適當性與觀賞教育功效
3.提供適當步道與解說設施
4.規範邊坡的遊客安全管理需求
資料來源:參考修正自邱文彥,民 90
圖 1 淨化型人工濕地設計手法

圖 2 滯洪型濕地設計手法
圖 3 人工濕地空間示意圖 ( 參考自:侯錦雄, 199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