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


——以土地交易过程中的“乡规”、
“乡例”
为中心

张  研
(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所 ,北京  100872)

    摘  要 : 本文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乡规”“
、乡例”,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权
属 ,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所有权属的多重性 ,以及反映中国社会历史实情的土地所有权属的认证与
土地所有权属转移的确定 。
    关键词 : 中国传统社会 ; 土地权属 ; 乡规 ; 乡例
  中图分类号 : K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605X(2005) 01 - 0024 - 12
A reconsideration to the ownership of lan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ZHANG Yan
(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Xiang Gui”and“Xiang Li”
Abstract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ownership of lan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from the in
the land trade process1The author showed us the complexity of the land ownership and its attestation and transfer that reflected the
historical trut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1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land ownership ;Xiang Gui ;Xiang Li

  今年 3 月我到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岸本美绪先生 , 尽外”


之说 。卖主卖地时需先遍问叔伯弟侄等有优先
有幸获赠她《比较史 : のg g g 所有・契约・市场・公正》 购买权的“亲房”。亲房不买 ,则由亲及疏 、
遍问本家族
(东京大学出版会 2004 年 2 月 5 日初版 ) 抽印本等新 人 。本家族人不买 , 则由亲及疏遍问姻戚 , 姻戚不买 ,
著 。岸本先生有关清代中国土地权属的论述使我深受 则问承典 、
承租人 。承典人或承租人亦不买 ,还要遍问
启发并引起进一步思考 ,特撰本文如下 ,并向岸本先生 地邻 。又不要 ,才能找其他人承买 。与之同时 ,很多地
致以谢意 。 区还流行卖地先尽原业主购买的乡例 , 并由此衍生出
众所周知 ,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交易过程中存在着 原业主亲房的优先购买权等 。卖主寻找买主时通常遵
种种“乡规”“
、乡例”。这些“乡规”、
“乡例”主要存在于 从这样的“乡规”、
“乡例”, 否则即会引起争端 , 甚至闹
交易过程的三个环节 。一是交易之前寻找买主环节中 出人命大案 。
的“土地买卖先尽亲房 、
原业”; 一是交易之中书立卖地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文契 、
交纳田价环节中的“凭藉中人”以及围绕“凭中”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所辑乾隆刑科题
发生的“画字银”、
“喜礼银”、
“脱业钱”等 ; 一是交易之 本中有这样一些事例 ①:
后直到土地真正易主环节中的“回赎”与“找价”。长期 1、
雍正十三年 (1735) 十二月 ,河南登封县陈刘氏夫
以来 ,人们对这些“乡规”、
“乡例”已进行了不失详尽的 死之后“因贫难度”
欲出卖土地 。按卖地先尽亲房族人
揭示与描述 ,本文则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这些 的“乡规”,陈刘氏之地事先“尽”过陈姓本家本族 、
包括
“乡规”“
、乡例”
所植根的深层社会土壤 ,亦即其所反映 陈刘氏的侄子陈雅 ,都说“无银置买”,不要 。在这种情
的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问题 。 况下 ,陈刘氏托中人陈兆凝寻下买主王仁 ,议价三两三

一、
土地所有权属的多重性
①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清代土地交易之前寻找买主的环节中 , 许多地区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第 304 、 310 、
都存在着先尽亲房族人地邻的“乡规”,俗语有“尽内不 390 、
449 、
512 页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24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

钱一亩 ,共约七八亩地 ,当即写了“觅买文约”( 又称“草 人们看到的第一个层面 , 是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交


约”“
、草契”
) ,由王仁向陈刘氏交纳了买地定钱一两二 易过程中存在着的“人情”、
“情面”。对卖方而言 ,卖给
钱六分银子 、
九百钱 ,言定丈明地亩后全交地价 。然而 谁都是卖 。如果亲族 、
地邻所出的地价与其他买者所
买卖双方及中人丈地之时 ,陈雅却跑来阻挡 “混骂”
, 王 出的地价相差不多 ,卖方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 ,当然首
仁“擅买他陈家的地”。王仁见状表示“这地既有口舌 , 先乐于卖给亲族 、
地邻 。这是从“照顾”亲族 、
地邻的
我就让你买罢”,一面回家欲取文约还陈刘氏 。陈雅则 “人情”出发 、
为亲族地邻间的日后交往植下新的“人
不依不饶 ,追上来混骂扑打 ,王仁失手打死了陈雅 。 情”、
从而编织和加固“人情网”的所谓乡村“道德经济”
2、
乾隆元年 (1734) 十一月 ,湖南长沙安化陈彩玉因 的一部分 。
迁居益阳 , 有七亩多田出售 。按卖地先尽亲房的“乡 人们看到的第二个层面 , 是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交
规”,先“尽”
属于亲房的堂兄陈廷笏购买 。陈廷笏无力 易所反映出的亲族 、
地邻互惠制的部分内容 。事实上 ,
全买 ,只备银八十三两买了四亩 。剩余三亩多田以四 亲族 、
地邻所出地价往往并不与其他买者所出地价相
十七两价银卖给了无服族人陈俊才 。陈廷笏认为自己 同 ,而通常是援引土地买卖先尽亲房族人地邻的乡规 、
是陈彩玉亲房 , 应该全买而屡向陈俊才争闹 。最后因 企图以低于其他买者的价格争买土地 。如若成交 , 卖
率弟阻止陈俊才收割 ,发生争斗 ,被打死 。 方则吃了亲邻“压 价”之 亏 。然 如 俗 语 所 云“吃 亏 是
3、
乾隆十七年 (1751) 十月 ,四川重庆涪州郭明俸将 福”,卖方此一次交易的损失可在与亲邻长期交往的互
父遗田一分出售 , 先尽田邻钟尔梅接买 。钟尔梅因拿 惠制中得到弥补 , 亦即卖方此一次交易中因买方是亲
不出六百两田价 ,没有买成 ,郭明俸遂将地卖给了戴国 房族人地邻先买且压价吃了亏 , 而轮到买方以及其他
梁 。立契时钟尔梅在场 , 眼见交割清楚 。后戴国梁想 亲房族人地邻出卖土地时 ,他也可以援引同样的规则 、
减省交易税银 ,私自将契中田价改写成五百两 ,钟尔梅 采用同样的手段在交易中获利 。这种循环式的互惠 ,
立援田邻优先购买的乡例 ,以五百两争买该地 ,戴国梁 不在一时一事 , 而在买卖双方的一生一世乃至子孙后
不允 ,相互骂殴中钟尔梅被打伤至死 。 代 ;不仅体现于土地交易 , 而且体现于其他方面 , 包括
4、
乾隆二十三年 (1758) 十二月 ,直隶吴桥姜子兴将 买地的富者认同以“找贴地价”方式对卖地的穷者实施
家中十亩地卖给村人刘崇文 。卖地之前 , 姜子兴依例 经济上的抚恤 。
“尽”
过族人 , 但有姜子宽因外出佣工未经“尽”及 。姜 人们看到的第三个层面 , 是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交
子宽回家后 ,以刘崇文“偷买”, 到其家门口吵闹 , 撞倒 地缘关系影响的村级市场 ①。中国传
易中突出血缘 、
刘崇文致死 。 统社会土地等不动产交易与其他动产交易不同 。动产
5、
乾隆二十六年 (1761) 八月 ,陕西咸宁县张国佑兄 交易倾向于“背离”原有的人际关系 。费孝通先生曾
弟三人用银一百两买了李必忠九亩六分八厘稻地 , 随 说 ,他常见街坊邻居买卖双方老远的走上十多里 ,在专
粮五斗一合零四分二厘 、
旱地随粮一升三合 , 银地两 门用于贸易活动的街集上相互交易 ,交换清楚之后 ,再
清 ,中约为据 。而此地原本是张稍卖给李必忠的 。张 老远的背回来 。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 , 在
稍之侄张仲建 、
张仲必以原业主“亲房”的身份 ,执卖地 门前不是就可以交换的么 ? 这一趟的作用在于 , 大家
先尽亲房 、
原业的乡规 , 称“见卖得赎”, 要赎此地 。张 在门前是亲邻 ,到了街集这种特定的地方 ,则把原来的
国佑兄弟认可 ,表示既如此 “只要给我们一百两银子
, , 人际关系暂且撂开 , 以“无情”的“陌生人”身份当场交
把地赎去就是”。张仲建 、
张仲必等却无银取赎 , 其堂 易、货款两清 。这种交易避免牵涉原有的人际关系 ,表
兄张仲雄等又声言此地有遗粮 ( 遗留的田赋问题 ) 不 现为“陌生人”之间的行为 ②。土地等不动产交易则倾
清 ,要丈量 。张国佑兄弟以地粮俱照原契过割 ,不肯丈 向于“带入”
原有的人际关系 。土地买卖大多在村内或
量 。双方“理论”
之中发生争斗 ,出了人命 。 邻村中进行 , 交易中强调 、
并通过交易强化原有的血
6、
乾隆四十年 (1770) 十月 ,山西太原榆次县赵才经 缘、
地缘影响下的人际关系 。即便原本没有关系的买
常弟赵芝说合 , 欲将三亩多地卖给村人黄假子 。赵才 卖双方 ,也要通过与双方分别有关系的“中人”,建立间
亲侄赵永相听说此事 , 以“是祖产 , 不肯叫外人买去”, 接的血缘 、
地缘性的人际关系 。这是由于乡土社会的
向胞叔赵才说明情愿承买 , 赵才于是立契将地卖给了
赵永相 。赵芝白说合一场 , 向赵永相讨要五两银子作 ① 参见赵晓力 《: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 、
补偿 ,赵永相不给 , 越芝嚷骂动手 , 赵永相还手打死了 习惯与国家法》《北大法律评论》
, 第 1 卷第 2 辑 ,法
赵芝 。 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
从上述事例中可见土地交易中先尽亲房族人地邻 ② 费孝通 《
: 乡土中国》, 第 77 页 , 三联书店 1985 年
的乡规 、
乡例 。而为何存在这样的乡规 、
乡例呢 ? 版。
25
安徽史学 2005 年第 1 期

循环式互惠 ,只能在牢固的血缘 、
地缘性的人际关系中 世业”
的政策 ,大批农民因之“插迁为业”,获得了土地 ;
实现 。而与市场上“无情分”的“陌生人”偶然发生的贸 大批地主因之“藉名招佃”,获得了土地 。第二 ,国家原
易关系 ,无法建立绵远至世世代代的互惠链 。 则上对于全部土地拥有支配权与处置权 。一方面国
人们看到的第四个层面 , 是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交 家有权封赐 、
圈拨 、
分配土地 。前期毋论 ,后期如明朝 ,
易的社会经济整合功能 。随着诸子平分的分割继承和 潞王庄田四万顷 、
福王端王庄田二万顷 、
惠王桂王及遂
频繁的小额买卖 ,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占有呈现出细 平安德公主庄田动以万计 、
寿宁侯有赐田 24 处 3880 余
碎化 、
家庭经济呈现出衰弱化的趋势 。地块分割过小 , 顷等 ,这些土地基本是皇帝封赐的 ,甚至有因土地不敷
不堪使用耕畜 ; 家庭经济衰落 , 难于在生存竞争中立 封赐 , 而令地方以向受封者交纳地租的名义加征赋
足 。土地买卖先尽亲房族人地邻的乡规 、
乡例 ,使本就 税 ④。再如清朝 ,满族入关前 ,努尔哈赤于后金天命六
相连的小块土地合成大块 、
重新得以规模经营 ; 使原属 年 ( 明天启元年 ,1621) 四月迁都辽沈 , 六月即颁布“圈
“分家”
的土地“归户”、
重新强化了整体上作为宗族的 地与计丁授田”令 , 将辽东全部土地归后金国家所有 ,
生存竞争力 。 命“在海州地方取田十万日 , 在辽东地方取田二十万
然而 ,这四个层面 , 至少前三个层面 , 是从土地买 日 ,给我驻扎此地之兵马”,同时以原辽东地方“富人广
卖先尽亲房族人地邻的乡规 、
乡例所能带来的利益出 占田土”
“食用不完”“
; 贫穷之人无田无粮”往往“沦为
发考虑 ,特别是从给卖方带来的利益出发考虑 。而事 乞丐”
而将土地重新分配 ,对原住汉民“计丁授田”“平
,
实上 —
——前引乾隆刑科题本的 6 个事例即可证实 —
—— 均分给每一男丁五日种粮之田 , 一日种棉之田 ……凡
不管有无为卖方带来利益 “土地买卖先尽亲房族人地
, 乞丐和尚均授给田亩 。三男丁耕种公田一日 。二十男
邻”
成为不争的规则 。与其说卖方出于情面 、
为了长远 丁内一人当兵 ……一人应役”⑤。入关后 ,清朝则以安
的互惠将所卖土地先尽亲房族人地邻 , 不如说亲房族 置满族“东来诸王 、
勋臣 、
兵丁人等”为由三次下令“圈
人地邻视土地的优先购买权为理所当然 , 在自认为未 地”,差人两骑前后跑马占圈 “
, 圈一定 , 则庐舍场圃悉
能实现的情况下 , 甚至不惜舍命相争 。这种状况毋宁 归屯有”。直隶绝大部分土地及山东 、
河南 、
山西 、
苏北
说明 ,亲房族人地邻本就拥有对所交易土地的部分权 的很多土地被圈 ,总数达 1616 万余顷 ( 一说达 22 万余
力。 顷) 等 。而每一王朝开国之始 , 大兵大灾之后 , 人口大
应该说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存在着多重 量逃徙死亡所余的抛荒之地 , 更理所当然地属于“国
属向 。首先 ,在土地权属总的层面上 ,是国有与私有的 有”,由国家据之以各种政策措施重新配置 , 达到人口
对立统一 。 与土地的结合相对生产和国家统治均衡合理的目的 。
中国传统社会土地的国有性质 , 可由以下几个方 另一方面国家有权收回 、
剥夺 、
罚没田土或改做他用 。
面得以证明 。第一 , 人们手中的土地从根本上来源于 前期王者辄收封授之地“更易其主”; 皇帝赐田可随时
国家 。西周时“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 率土之滨 ,莫非王 收回 ,称为“追赐”,罚没田土更是司空见惯 。后期清朝
臣”①,世卿世禄制与分封制 、
宗法制相结合 。周天子 对旗地的换补 、
革退 、
没收 、
改作他用等可称典型 。换
将土地 —
——采邑与禄田 ,按等级封授给各级领主 ,禁止 补 ,包括将瘠薄旗地调换民间膏腴之地 ; 将已圈拨旗地
买卖 ,所谓“田里不鬻”②。秦统一后 ,将六国诸侯及大 调换其他土地 ; 将此旗地调换彼旗地等 。如顺治四年
小封君所占有的土地统统夺取过来 , 在全国范围内建 (1647) 正月 ,因“去年八旗圈地”
“薄地甚多”,遂令于“近
立了集中的土地国有制 。秦汉帝国据此得以“计口授 京州县内不论有主无主地土”中拨换 ⑥。如康熙五年
田”,即所谓“制土分民”“
, 赋田受廪”“
, 计口而给其田

宅” 。汉以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至于隋唐 ,国家一
① 《诗・
小雅・北山》。
方面通过封赐 ,将土地分授给贵族 、
门阀 、
官僚 ,维系以
② 《礼记・王制》。
大土地占有 、
庄园坞堡形式保留的领主制残余 ,如汉赐
③ 《商君书・徕民篇》《
; 后汉书・光武帝十六年纪》;
董贤田二千余顷 、
唐赐裴寂田千顷 ,唐规定贵族官僚授
《汉书・
平帝纪》。
田少者 20 顷 ,多者 100 顷 ,均为永业等 ; 一方面通过建
④ 《明史》
卷七七《食货志》《明世宗实录》
; 卷二一一 。
立占田 、
均田 、
屯田等田制 ,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造就与 ⑤ 《满文老档・
太祖》卷二四 《; 满文老档・太祖》卷二
土地紧密结合 、
由国家直接控制的所谓“国家佃农”。 七 ,乾隆四十三年重抄本 , 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 转
如唐规定农民丁男授田 100 亩 ,其中 80 亩为口分田 ,20 自郭 成 康 、 刘建新 《
: 努 尔 哈 赤“计 丁 授 田”谕 考
亩为永业田 ,口分田死后交还 ,永业田终世不还等 。唐 实》《清史研究集》
, 第二辑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叶以后乃至明清 , 国家直接封赐土地的现象逐渐减 1982 年版 。
少 ,但每一王朝开国之初 ,国家均实施招民垦荒 、
“准为 ⑥ 《清世祖实录》 卷三 。
26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

(1666) 鳌拜矫旨命镶黄正白“两旗换地”, 共迁移壮丁 时相互依存 、


相辅相成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土地私
618 万余人 ; 圈拨土地 3114 万余垧 “
, 京东各州县旗民 有权由土地国有权所派生 , 又在根本上维系了土地国
失业者不下数十万人”①。第三 , 国家依据在“全国范 有权 。春秋战国时 “
, 大臣太重 , 封君太众”, 封君领主
围内集中的土地所有权”,向占有和使用土地的国人征 占有大量土地且不断向国君争夺土地人口以扩张自己
收赋役 。与占田 、
均田 、
屯田等田制及招民垦荒 、
变产 的势力 。而各国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 则是以郡县制
更名 “
、准为世业”
等政策捆绑在一起的 ,是口赋 、
田赋 、 取代分封制 ,以地主制取代领主制 。收回领主所谓“硬
租庸调 、
一条鞭 、
地丁银等赋役制度 。对于被授予土地 化”
的土地占有权 ,代之以土地的私有 、
买卖和流动 ,直
的农民来说 ,这是一种“依附的 、
纳税的 、
服役所得的土 至秦始皇“不立尺土之封 ,分天下为郡县”,将全部土地
地占有制”②; 对于国家来说 ,如果没有“全国范围内集 置于国家的直接控制之下 。汉恢复封王 —
——尽管后来
中的土地所有权”,也就无权且无从征收赋役 。 只限于封同姓王 —
——是领主制沉滓泛起 、
作为一种制
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权属 , 又有其鲜明的私有 度不可能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表现 。经过唐朝黄巢起
特色 。第一 ,国人从国家封授 、
分配或因“招民垦荒”等 义 ,均田制与大贵族庄园制同归废圮 ,地主制方在真正
政策获得的土地 ,虽或有各种限制 ( 特别是前期) ,但实 意义上占据了传统社会经济的统治地位 。与之相应的
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增丁不加 、
减丁不退 ,升迁不加 、 显著变化 ,政治上是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 社会上是
已故降革不退”,属于可代代传袭 、
世世守之的所谓“世 地方精英士绅阶层的形成 。自始至终 , 中国传统社会
业”“
、恒产”。即便“溥天之下 , 莫非王土”的先秦亦是 均在“国”
与“家”“
、国有”与“私有”的相互依赖 、
相互斗
如此 。湖北出土的包山楚简中记有一个叫做番戌的 争及利益调整下波浪式前进 。
人 ,因任左御之职有一块“食田”。番戌死后此田不是 土地权属的国有与私有 , 分别具有“非运动”性与
交还官府 ,而是由其子番步继承 。番步死后无子 ,由番 “运动”
性 。马克思曾说 , 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所有权
戌之弟继承 。番戌之弟死后无子 ,由其从父之弟继承 , 是“运动的所有权”,即土地进入交换的 、
不稳定的商品
并且在发生土田纠纷时 , 官府裁定认可其继承权和所 流通过程 ,具有“动产的性质”,是自由的完全的土地私
有权 ③。这样的“世业”、
“恒产”, 在人们心目中就是 有权 ;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是“非运动的所有权”,具
“私产”,如同宋人叶适所说 “唐世虽有公田之名
, ,而有 有“不动产的性质”,仅指对于土地的特权占有 ,是有限
私田之实”④。第二 ,土地历来有官田 ( 公田) 与私田之 制的不完全的土地所有权 ; 由“非运动的所有权”到“运
分 。秦始皇“令黔首自实田”, 标志着国家在全国范围 动的所有权”的转变 ,乃是由封建社会到资产阶级社会
内对私有土地予以了承认 。以后历朝历代 , 国家立法 发展的历史的必然 。但在中国传统社会 , 土地权属国
均同时保护官田 ( 公田 ) 、
私田的权益 。如《唐律疏议・ 有之下的第二层次基本是“运动”的 , 国家始终在寻求
户婚》
有“诸盗耕种公私田者”条 、
“诸在官侵夺私田者” 土地买卖及土地兼并的动态平衡中发展 —
——不允许土
条等 《大清律例》
; 有“凡盗耕种他人田园地土者 , 一亩 地买卖 、
不承认土地国有以下第二层次的土地私有 ,地
以下笞三十”,五亩加一等 “罪止杖八十”
, ,所得花利官 主经济就会重新蜕变为领主经济 ,成为分权势力 ; 不抑
田归官 ,民田给主等 。第三 ,土地可以买卖 。早在战国 制因过分土地买卖造成的土地兼并 , 就会产生新的大
时期即不乏土地买卖的记载 。
《史记》载赵括之母曾对 土地所有者 ,同样成为分权势力 , 而分权势力的壮大 ,
赵孝成王说 , 王所赐金帛赵括“归藏于家 , 而日视便利 则是对高度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的反动 。中国传统社
田宅 ,可买者买之”⑤。秦汉以后土地买卖更为普遍 。 会土地权属的“国有”并非“铁面无私”、
“硬化”、
“非运
如董仲舒所说 , 秦“用商鞅之法”“
, 除井田 , 民得买卖 ; 动”,土地权属的“私有”亦非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
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⑥。宋以后国家不立 由的完全的私有”, 即便经过买卖而实现的土地私有 ,
田制 、
不抑兼并 , 土地交易频繁 , 士农工商全都买卖田
土 ;私田官田全都成为交易对象 。土地买卖是土地私
① 《清圣祖实录》 卷十八 、 二十 。
有的重要标志 ,然即便是明文禁止买卖的官田 ,实际也
② 《列宁全集》13 卷 , 第 338 页 , 人民出版社 1959 年
留出了准许有条件买卖的口子 。如清朝旗地原则上禁
版。
止买卖 ,而其具体规定是 “
: 不许越旗交易”、
“甲兵本身 ③ 湖北荆沙铁路考古队 《包山楚简》: ,第 20 页 , 文物
耕地不准全卖”“
、不准典卖与民”“恩赐地如典卖与旗
, 出版社 1991 年版 。
人则听”“
、带地投充各户人丁地亩 ,照旗下圈地家奴典 ④ 马端临 《文献通考》
: 《田赋考》
, 二。
买例 ,悉由本主自便”⑦ 等 。 ⑤ 《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土地权属的国有与私有 , 本来截然对立 、
泾渭分 ⑥ 《汉书・食货志》。
明 。但在中国传统社会 , 国有与私有在相互对立的同 ⑦ 乾隆《大清会典》 卷八四 。
27
安徽史学 2005 年第 1 期

也是相对的 —
——需要得到官方承认 ; 可能被收回 、
划 其他手工业 ,发展到手工业专业化生产 ,因有从事家庭
拨、
罚没等 。史家常举《南史・王骞传》中的一个事例 : 工业之机 , 不必保守地产 , 于是平等继承制亦开始流
王骞于大爱敬寺旁拥有王导所获的赐田 80 余顷 ,梁武 行 。上述国家单子继承制的背景 , 是单一的土地私有
帝想向王骞买来施舍该寺 , 王骞却说“此田不卖 , 若敕 制或单一的土地国有制 ( 领主制) ; 平等继承制的实质 ,
取 ,所不敢言”,梁武帝大怒 ,将该赐田“付市 ,评田价”, 是新家庭的个体化或独立化 。无论单子继承还是平等
逼王骞还钱 。这说明土地私有在绝对君权之下只能是 继承 ,均公私分明 ,各个家庭的财产 ( 地产) 彼此互不相
相对的 、
不完全的 。恩格斯曾说 : 私有制神圣不可侵 干 。而中国传统社会“诸子平分”的继承制度及习惯 ,
犯 ,就没有什么国家所有制 , 而国家也就无权征税 ; 私 则以国有私有双重土地所有制为背景 ; 其实质是彼此
有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所有制就高于私有制 ,而 紧密相连的新家庭的整体化或宗族化 。在这里 “
, 公”
国家也就成了真正的主人 。 与“私”
并非截然对立 ,而是相互连接 。表面上 “私”
, 从
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多重属性 , 在“国有”层 “公”
中分离出来 , 实际上 , 是“私”与“私”相连 , 构成了
面上 ,由于君主是人格化的国家 , 又表现为“国有”与 无法脱离的“公”。
“君有”
的对立统一 ; 在“私有”层面上 ,由于实行诸子平 应该说 ,中国传统社会“诸子平分”继承制所产生
分继承制 , 又表现为“族有”与“家有”的对立统一 ; 在 的新家庭对其产业拥有独立的私有权 。这不但从其后
“具体所有”的层面上 , 由于土地商品化程度的逐步加 各个新家庭不可避免发生贫富分化的现象可以得到证
深 ,明清以后又表现为“主有”
与“佃有”
的对立统一 。 实 ,而且从分家之后 ,原主家对各分家家有财产的态度
以下 ,主要讨论与“土地买卖先尽亲房族人地邻” 和处置亦可以得到证实 。以下任举《徽州千年契约文
乡规直接有关的“族有”
与“家有”。 书》所辑分家文书的一个事例 ③。
中国传统社会土地在第二层次表现出来的“运动” 休宁汪尔承前后二妻 ,育有四子二女 ,雍正十二年
性—
——“百年田地转三家”“
; 千年田 , 八百主”等 , 不仅 (1734) 分家 。汪尔承自留部分房产 、
店屋 、
家伙 ; 学堂 、
在于土地可以买卖 ,而且在于“诸子平分”的继承制度 。 分法 ( 在祖业公产中所占的股份) 、
园地 、
风水等作为存
唐宋法律规定 “
: 应分田地及财物者 ,兄弟均分”。明清 众公产未分 ,除外 。长二两男因参与创业经营 ,除房产
律例明确规定 , 不仅诸嫡子平分 、
诸庶子参与平分 , 即 外 ,分得了本就是由他们自己开张的前后街店业 ,但店
“奸生之子”, 也“依子以半分”“
: 嫡庶男除有官爵袭封 屋、
家伙属于其父汪尔承 , 每年要向汪尔承交租息 40
先尽嫡长子孙 , 其家财田产 , 不问妻妾婢生 , 止以子数 两 。已故三男遗子万兴未成立 , 分得 260 两银子 ; 汪尔
均分”。
“奸生之子依子量以半分 。如无别子 , 立应嗣 承自留 200 两银子 , 都存放在长 、
二店中生息 , 供给日
之人为嗣 , 与奸生子均分 。无应继之人 , 方许承继全 常生活 ( 汪尔承并明确说明 , 他存店生息养老的 200 两
分”。
“若同居家长应分家财不均平者 ……十两笞二 银子将来作为四子幼女嫁娶之资) 。四子肇祺年幼 ,跟
十 ,每两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①。 其父汪尔承过 。汪尔承以另一种方式分给四子的财产
如此 “诸子平分”
, 继承制在某种意义上直接造成 是 :汪尔承死后 , 长 、
二两房将原交其父店屋家伙租银
了土地的“运动”。另一方面 , 由于“诸子平分”继承制 40 两 ,贴补四子十年 , 之后 , 每年仍拨四子租银 12 两 ,
消弱了家庭 —
——“家产分析 ,虽数万金 ,传历再世 ,愈析 剩下的 28 两 ,四股再行均分 。但分家后三四年间发生
愈微”②,代代分析的过程中 , 家产特别是地产分割份 了很大变故 。长房经营不善 , 长子忧郁而亡 , 长孙亏
数越来越多 、
份额越来越少 ,从一个家庭代代分化裂变 空 ,因店业收歇 、
汪尔承 、
三子存店生息之银及各附资
而出的诸多小家庭越来越穷 ,生存竞争能力普遍低下 , 本不能偿还而“远潜他处”, 债主告到县里 。汪尔承不
其中一些不得不典卖土地 ,这便间接造成了土地的“运 得已 ,于乾隆三年 ( 1738) 将原归自己的前后街店屋家
动”。 伙 ,平均分给四房 , 再将其中长房一份店屋出当 、
家伙
继承制度及习惯主要有单 子 继 承 ( 或 称 单 独 继 变易 ,偿还债务 。然其后又出了其他官司和大量花费 。
承) “
、诸子平分”
继承 ( 或称平等继承) 两种 。欧洲诸多 这些 , 均由二房店业垫支 。汪 尔 承 为 此 于 乾 隆 五 年
国家及日本等国从保持地产不被分割出发 , 都曾施行 (1740) 二立分家文书 , 将原来存众部分公产抵偿二房
单子继承制 ( 或称单独继承制 ) —
——不分家 , 家庭的权
力、
责任以及作为基础和中心的核心家庭 ,随着下一代 ① 《唐律疏议》
卷十 《宋刑统》
; 卷十二 《大明律例》
; 卷
继承者成婚或上一代家长的逝世而代代下移 , 新旧家 六 《大清律例》
; 卷八 、 卷十 。
庭的交替在原有家庭内部完成 。非继承子弟很早便离 ② 《后山蔡氏宗谱》《祭田引》
, 。
家出外谋生 ,其婚姻家庭也与原家庭无关 。18 世纪以 ③ 《休宁汪尔承立分家书》之一 、 之二 《徽州千年契
,
后 ,欧洲一些地区从单纯经营农业或以农业为主兼营 约文书》 卷七 ,第 463 —472 页 ,花山文艺出版社 。
28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

店业垫支 、
为其己业 。其后 , 除了少数风水坟地 、
祭祖 管祭年头 ,分收办祀 。另二件参加分产的分别是二房
产业以及典当在外的公产外 , 全部平均分给了四房 。 八个家庭和三支八个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 , 经历了贫
他自己的生活费用 ,也改由四房均派供给 。 富分化 、
反复买卖典当 —
——不仅买卖典当分得的己产 ,
可知 ,分家后新家庭经济 、
产业确已独立 。如长 也买卖典当公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 —
——的过程 , 这二
房、
二房经营店业须向店屋 、
家伙所有者父家长支付租 件“清单”
中都反映出分家另灶的各个小家庭相对于存
银 ;如长房破产 ,父家长不能像对未分家的儿子那样直 众公产 ,出现了“有分”“
、无分”的概念和占股数量不均
接拿出钱来支持 , 只能先将属于己产的店屋家伙平均 的现象 。其一参与分产的只是康兴仁堂“有分”秩下信
分给四房后 ,才能将长房分得的那一份店屋家伙出当 祀、
荣祀 、
仁祀 ; 其二康魁祀下通山山骨及浮水“俱作五
变易 ,替长房偿还债务 ; 且二房在原有家庭急需之时所 股派”“之仁得五股之三
, , 之升得五股之贰”⑤。三是
出的钱 ,只算是“应垫”,须由父家长以公产抵偿等 。 重分家产 。如安徽歙县陈正征十一子 , 均已分析或继
另一方面 ,从上述事例也可看到 , 虽然分了家 , 原 承 ,然陈正征死后 , 又于雍正十二年 ( 1734 ) 重分家产 ,
有家庭与分出的新家庭之间依旧密切相连 。父家长仍 分家阄书《序》中有 : 父于雍正五年去世 。兄弟中时命
以带领各新家庭渡过难关为己任 ; 有条件的新家庭如 不齐 ,有将产业变卖者 ,遂咎分拨不清 ,于是重新阄分 ,
二房家 ,在原有家庭需要时 , 也理所当然地出钱出力 。 “一秉至公 ,无分嫡庶”, 立阄书十一册 , 各执一册永远
而最后的生路 , 还有父家长自留的产业和存众公产可 存照 ⑥。又如湖南湘乡赵氏兄弟四人 , 乾隆四十三年
再均分 。 (1778) 其父为之分家 , 其中三子赵昌渭分得柿冲之田 ;
事实上 ,分家之后再次析产的情况十分常见 。一 四子赵昌梁分得刘家塘之田及银 80 两 。后赵昌渭见
是分析已故父母自留的产业 。分家时 , 父母往往留有 赵昌梁将所分之银生放收息 ,提出与赵昌梁更换 ,赵昌
自管自用的房地产业 ,生时作养赡之用 、
死后作祭祀之 梁应允 。不久赵昌渭又提出将柿冲刘家塘两田并生息
资 ,有的明申 ,该产业父母死后诸子仍按房均分 。如黟 银两各半均分 ,赵昌梁又应允 。赵昌渭后感没得便宜 ,
县胡汪氏为子分家时拨出存母口食 ,说明 “
: 生则存养 , 又提出收回柿冲原田 ,单把银子均分 ⑦。
殁则立祀”①; 歙县倪阿余为子分家时抽“膳田”13 亩以 以上说明 , 存众公产以及潜在的存众公产 —
——父
为养老之资 , 规定嗣后由二子均分 ②。而如雍正三年 家长自留自管的产业及分家后新置产业 , 从来都是诸
(1725) 已分家各过的祁门陈世治等兄弟 9 人便在父亲 子—
——即使已成为独立新家庭主人的诸子 —
——心中于
陈士策死后再次平分了他自留的产业 。该分家阄书 己有份 、
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的宝藏 。这些产业属于
云 “雍正二年
: ( 1724) 父陈士策故 。兄弟恪遵遗命 , 将 “族有”,严禁盗卖 。典型的事例可举出桂溪项氏 ,该族
所有产业财本 , 于三年正月奉母命请凭亲族公同品搭 每一号族田均分立九甲九户纳粮 , 如田字 3558 号田 ,
阄分各人名下 , 载入阄书 , 共守成业 , 永远勿替 。先世 田税仅 0133 两 ,九甲九户各分装 0103778 两 。过割 、

田园俱分 ,另拨祀产 。今因田园有限 , 众议尽行存众 , 粮涉及九甲九户各个房支的全体族众 , 使盗卖几无可
听支年家收用”③。 能 ⑧。
二是分析存众公产 、
族产 。绝大多数家庭分家时 而已分析成为各家“家有”的私产 , 在诸子心中也
都留有数量不等的公产 ,分别用于祭祀 、
助学 、
赡族 、
济 是于己有份 、
可以推倒重分的产业 。也就是说 ,诸子家
贫等 。已分居析灶各家以各种理由重分公产 、
家产 。 庭“家有”
的财产土地 ,均从祖产父产分析而来 ,从根本
如道光六年 (1826) 歙县某姓政恂等已分居析灶六股之
人 ,请表侄毛信占为凭 ,以公产膳田和存众田地所入不
① 《黟县胡姓分关书》《自序》
, 。
能积贮为由 ,将原留公产膳田和存众田地 475144 亩均
② 《黟县或祁门倪姓分关书》《自序》
, 。
分六股 ,各抽租用为葬先人之资 , 每年派三人轮流值
③ 《休宁陈姓阄书》《序》
, 。
管 ,逢五月十六面算交出 ④。而分家文书中将存众公
④ 《歙县某姓分关书》《自序》
, 。
产、
族产彻底分完的所谓“清单”、
“清业文书”十分引人
⑤ 《徐盛世等立清业合同》《 、康兴仁堂秩下立清业合
瞩目 。
《徽州千 年 契 约 文 书》所 收 清 中 后 期 三 件“清
同》《
、康魁祀秩下立合同》《徽州千年契约文书》 ,
单”,都是“秩下”、
“后裔”子孙分析存众公产 。其中一 卷二 ,第 164 、
143 、122 页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件以“永清字”参加分产的是元魁公 、
元栋公二行后裔 ⑥ 《休宁陈姓阄书》《序》 , 。
六个家庭 ,倾向于将存众公产全部分完 ,连坟山各家各 ⑦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埋几棺 ,埋在哪里 , 也分得清清楚楚 ; 即所余极少数存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 第 35 页 ,
众公产 ,也明文规定每年须“合收均放”; 只有少数租入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蛇形田租 、
陈家园地租 、
庄囊冲二处田租”, 交给 ⑧ 《桂溪项氏族谱》 卷二二《祭田原始》。
29
安徽史学 2005 年第 1 期

上属于父祖 , 亦即从根本上属于“族有”。诸子分别平 典章》 均有亲族优先购买的规定 。至明清 ,法律中已无


等继承的 ,在理论上或本源上 ,只是普遍称为“管业”权 这样的规定 ,雍正年间甚至出台过禁止亲族优先购买
的财产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 。所谓“眼同抽拈 ,各照 的法令 。有学者据此指出 , 其时土地买卖中的价格优
先已否定了亲族优先 , 因此不必过于看重亲族优先 。
阄管”①“、照阄各管各业 , 各炊各灶”②、
“各照阄书管
但实际土地买卖中的亲族优先 — ——如前举 6 例 —
——仍
业”③“
、祷神拈阄 ,各照阄号执管”④、“于祖先之前 ,焚
是不争的乡规乡例 。与之同时 , 土地买卖亲族优先所
香敬拈 ,以后照阄各管各业”⑤、
“祷神拈阄为定 , 后各 反映土地“族有” “家有”的对立统一 , 继续以其他形式
管各业”⑥ 等 。以转让权为标志的财产土地所有权 , 顽强表现 。
则应由诸子共同继承 , 或者通过继承 , 着落于整个家 明清以后 ,经历过家运颠连 ,在生存竞争中难以立
族 。这也是分家人分家的初衷 。以下是清代徽州分家 足的小家庭乃至原有家庭的尊长 , 以各种方式积极参
文书序言常见结束语示例 。从中可见分家人对子弟 与族田公产的增置与经营 , 变地主土地的私人占有和
“连枝同气”“
, 虽分犹合”“
, 分之而仍聚”“
; 借此创业 , 经营为宗族土地的集体占有和经营 。清末经济最发达
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族田公产的建置均出现了
以振家声”“
、守成创业”“
、耀祖荫孙”
的由衷希望 。
高潮 ,以致出现了族田“几遍天下”、 “几遍宇内”的记
徽州谢文遂 “
: 惟愿继前人之志 ,务要兄弟仗义 ,连
载 。沿海两广等地更出现了宗族内部以房支 、 家庭为
枝同气 ,守己安分 ,虽产业分 ,而人心如一 ,自然守成不 单位认股建置 、 经营族田公产的现象 。
难 ,而创业亦易 ,上耀宗祖 ,下荫孙曾 。
” 总的来说 ,每个拥有“家有”土地财产的“分家”,对
歙县沈含章 :“自分之后 , 各体予志 , 毋以小利伤 “族有” 的存众公产及作为“潜在公产”的父家财产都有
情 ,毋以片言致恨 , 将来器我家声 , 光我们第 , 虽分犹 “分”,都有均分权 ,亦即都有部分所有权 。他们绝不轻
合。
” 去其乡 ,而是固守土地 ,傍依祖宗坟墓聚居共处 。与之
歙县盛尚钟 “
: 须立志以广前 ,亦垂猷而启后”“倘
, 同时 ,家族宗族则以“公产”的形式和“亲族优先购买”
的乡规 ,保持整体上的经济力量 , 以“祭祖”、 “续谱”、
有妄生异念 ,鸣公照不孝处治 。

“族规”“ 、族长”“
、祠堂”等形式 ,拥有绝对的精神力量 ,
黟县胡汪氏 “
: 惟愿尔二人和气致祥 ,借此创业 ,以
从而增强着“分家”— ——小家庭对家族宗族共生共存的
振家声 ,于尔等有厚望焉 。
” 依赖性 。于是“共同社会性”与“利益社会性”互为表
黟县程世袭 “
: 惟愿子侄等各各竞业 , 鉴前人之艰 里 “族有”
, 与“家有”对立统一 ,织就了一张张家族宗族
辛 ,作后嗣之鸿猷 ,庶立基有道 ,创业靡涯 ,幸毋以细微 乡族的大网 , 成为整体上土地国有与私有对立统一 、
而存虞诈之心 , 因语言而起欺陵之衅 , 倘有稍萌异心 , “国” 与“家”互为表里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 。
显背成宪 ,定以犯上罪 ,鸣公理论 。

二、
土地所有权属的认定
黟县黄肇春 “
: 借其先人遗资 ,守其先人楷模 ,而克
勤克俭 ,久为保家之长策也 。
” 清代土地交易之中书立卖地文契 、 交纳田价环节
休宁章丽堂 “
: 所愿家业虽分 ,心志孚合 。
”“扩增前 中 ,许多地区都存在着给付卖主 ( 业主) 及其族属 、
上手
绪 ,更振家声 。
” 卖主 ( 原业主 ) 及其族属土地正价之外附加价的“乡
规”。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黟县程国琅 “
: 自今分析之后 ,各宜立志成家 ,恢大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所辑乾隆刑科题
光前裕后 ,兄爱弟敬 ,和气一堂 ,家庭雍睦 ,自然日新月
本中可以看到大量这样的事例 。
盛 ,房房瓜瓞绵绵 。
” 给付卖主 ( 业主) 及其族属土地正价之外附加价业
祁门某氏 “
: 惟愿自分之后各宜勤俭 , 俾克振乎家
声 ,毋效参商 ,不致坠乎祖业 。

而实际上 “家有”
, 土地财产的私有性 ,使相当多的
土地不能不加入典卖的轮回 。典卖者拥有的只能是不
完整的转让权 。一些地区如福建闽清 , 延续至民国的
习惯是 : 手置产业可以自由处分 , 凡典断祖遗阄分产
① 光绪四年《黟县某姓阄书》《自序》
, 。
业 ,须经阄内兄弟人等署名签字 ⑦。多数地区则形成
② 《黟县或祁门吴姓阄书》《自序》
, 。
“亲族优先购买”
的乡规乡例 。这里 “亲族优先购买”
, , ③ 道光十八年《黟县某姓阄书》《自序》, 。
不仅仅是出于“情面”, 更重要的是在土地权属上“族 ④ 《歙县盛氏标分文簿》《自序》
, 。
有”
与“家有”
对立统一的一种表现 。 ⑤ 嘉庆十四年《黟县某姓阄书》《自序》, 。
亲族优先权最早出现在北魏均田令中 , 然不是优 ⑥ 《祁门曹姓阄书》《自序》
, 。
先购买 ,而是“绝没田”重新分配先尽亲属 。唐两税法 ⑦ 法政学社编 《中国民事习惯大全》
: 二 ,第 14 页 , 上
后土地买卖渐至频繁 , 唐中期杂令以及《宋刑统》《
、元 海广益书局 1924 年版 。
30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

主示例如下 ①: 脱业钱 20 千文 ,共 130 千文 。除中人陈宗远匿钱 10 千


1、
挂红银  雍正十三年 (1734) ,湖南武陵郭维藩卖 文 4 股分用外 ,向正明陆续收齐田价 ,安葬了向高怀夫
给陈添位 8 斗田 。乾隆五年 , 郭维藩又向陈添位索取 妇 ,族戚们也各得脱业遗念钱 2 、
3、4 千文不等 。但因
挂红银 ,陈添位“见他是业主 , 给了二两四钱银子”, 郭 短少 10 千文 ,向氏同彭玉忠理论 ,打死了人 。
维藩之侄郭友文听说 , 也来索讨 , 陈添位给了 6 钱银 如上 ,买主在所交易田产正价之外 ,因业主名分付
子 ,郭友文未遂欲 ,上门争闹 ,打死了陈添位 。 给卖主及其族属的附加价有各种不同名目 。总的可分
2、
挂红钱  乾隆五十年 ( 1785) 湖南沅江彭崇仁以 为三类 ,一是带有谢礼性的“挂红银 ( 钱 ) ”、
“喜资银”、
96 千文价买刘泽宏田山 。因“乡间俗规 , 买主在正价 “喜礼银”
等 。二是带有买断性的“倒根钱”、
“脱业遗念
外 ,另有酌给挂红钱文”,又议给挂红钱 3 千 200 文 , 约 钱”
等 。三是带有认证性的“画字银”“
、画押钱”
等。
定迟日送交 。后刘泽宏屡讨不给 , 五十三年 ( 1788 ) 发 带有谢 礼 性 的“挂 红 银 ( 钱 ) ”、
“喜 资 银”、
“喜 礼
生争斗 ,彭崇仁之子被打死 。 银”,说明土地买卖并非是完全的自由的土地买卖 , 其
3、
喜资银 、
画字银  乾隆十二年 (1747) 安徽合肥许 中存在着超出土地本身价值的因素 —
——在土地本身价
庚元买雷相明 8 斗 6 升田地 3 间厢房 ,正价 40 两 ,外胞 值之外 ,需要以一笔钱感谢业主对于土地权利的出让 。
兄弟并亲族喜资银 14 两 ,过割交庄画字银 10 两 ,共 64 换言之 ,业主对于土地的权利超出土地本身价值 ,是有
两 ,并写明房为浮房 , 不包括地基 ( 该地基属雷相明大 价的 。而以礼金感谢业主亲房族属 , 则体现出业主亲
哥雷万明 ,雷相明是借地盖房) 。雷万明之妻误以为雷 房族属对这一土地拥有的部分权利 。
相明卖了地基 , 又不分给喜资银而争闹 。兄弟之间打 带有买断性的“倒根钱”、
“脱业遗念钱”,说明土地
起来 ,拉架的老四雷友明被雷万明之子误伤致死 。 买卖并非是个人行为 , 尤其并非是卖主个人行为 。它
4、
倒根钱  乾隆八年 ( 1743) 安徽灵璧李本义将地 牵涉到卖主对于所卖土地拥有部分权利的所有亲房族
5 亩卖与妹夫殷圣修 。时李本义之兄及侄在外不知 。 属 ,其中无论是谁无论何时想起来这是祖遗田产于己
乾隆二十七年 (1762) , 李本义之侄李多贵等“想起这地 有分 ,都可能也可以理直气壮地闹“回赎”。买主直截
是祖上遗下来的”,要回赎 ,殷家不依 ,凭中退出了 3 分 了当以“倒根钱”、
“脱业遗念钱”等名目出钱企图避免
给李家做茔地 ,立了议约 ,又给李多贵等 800“倒根钱”。 这种情况的发生 。
李多贵等后想这地是叔子李本义背着父亲卖的 , 又不 带有认证性的“画字银”、
“画押钱”,说明卖主及其
止 5 亩 ,不甘心 ,乾隆三十二年发生争斗 ,打死了殷楼 。 亲房族属对于土地交易和新业主的土地权属均起证人
5、
画押钱  乾隆四十年 ( 1770) 湖南武陵邱承贵将 的作用 。在写契 、
过割 、
交庄时 , 卖主及其亲房族属全
4 斗 8 升田卖给堂兄弟邱承荣 , 武陵乡俗 “
, 凡遇卖产 , 部到场拿“画字银”、
“画押钱”, 画字签押 , 一方面实际
亲房弟侄都有画押钱文”。时邱承贵侄邱胜陇出外没 表示放弃自己对买卖标的权利 , 对买主购买土地没有
有画押 。回来后说这田是他本房产业 , 应候他到场画 异议 ; 一方面从土地权利人的角度认证此交易的合法
押 ,要邱承荣补给画押钱文 , 两下吵闹 , 被邱承荣之子 和新业主的土地权属 。“画字银”、
“画押钱”正是对其
殴伤致死 。 “认证”
新的土地权属的酬谢 。
6、
画字银  乾隆三十九年 ( 1774) 湖南绥宁唐玉文 上述各种名目的附加价 , 因其作用重要而数量可
将二处田产卖给唐兴才为业 , 契明价足 。绥宁俗例 , 观 ,一般在正价的 3 %以上 。上举例 8 超过了正价的
“凡是卖产业主本支户族 , 都给画字银两”。唐文灿等 50 % 。
遂向唐兴才索讨 , 唐兴才只给 5 两 。翌年收割时唐文 许多地区土地交易中 , 田产正价之外的附加价不
灿等前去阻论 ,争斗中出了人命 。 仅给付卖主 ( 业主) 及其族属 ,而且给付上手卖主 ( 原业
7、
喜礼银  乾隆二十一年 ( 1756) 安徽寿州陈宣将 主) 甚至上上手卖主 ( 老业主) 及其族属 。示例如下 ②:
一块坟地卖给徐国珍 。陈宣曾祖先收陈烈祖父为螟蛉
之子 ,后陈宣曾祖又有了亲生的陈宣祖父等二子 ,陈烈
①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因为陈宣“本家”。“乡间俗例 , 本家卖地 , 该 有 喜 礼
《清代土 地 占 有 关 系 与 佃 农 抗 租 斗 争》, 第 316 、
银”。陈烈遂向陈宣索讨喜礼银 。陈宣答应给他 6 钱 , 566 、
405 、
482 、514 、
517 、417 、
503 页 , 中华书局 1988
但称徐国珍地价尚未交齐 。陈烈不信 ,将陈宣扎死 。 年版 。
8、
脱业遗念钱  乾隆三十五年 ( 1770) 湖北随州向 ②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高怀及妻先后身亡无钱安葬 , 其义子向正明将其所遗 《清代土地占有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 第 329 、
水田 10 亩凭中陈宗远等卖给彭玉忠 , 议价 110 千文 , 413 、
431 、345 、
411 、438 、
551 、306 、
362 、
559 、
491 、
576 、
“乡间俗例 ,绝户卖田 , 要给族戚们脱业遗念钱”, 另议 580 页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31
安徽史学 2005 年第 1 期

1、
喜礼银  乾隆七年 ( 1742) 安徽寿州方子玉将原 10 、
画字钱  乾隆五十二年 (1787) 湖南湘乡彭邑陵
买方冠之父遗田亩兑换张世明基地一块 , 方冠托人向 将原买彭行建田亩转卖彭体谦 , 彭行建田亩又买自彭
方子玉索讨“转业喜礼”,方子玉应允给银二两 ,尚未付 宗位 。依乡例 ,彭行建卖田时应给彭宗位之子彭念外
给 。随后方子玉将田丈给张世明 ,让方冠同去书算 ,给 画字钱 ,但彭念外外出不在 。此时此田再度转卖 ,彭念
稻二石 。当时方子玉没有说明就是“喜礼”, 方冠以为 外向彭邑陵索讨画字钱 。彭邑陵以事隔多年不补 , 争
只是丈田的酬谢 ,而继续托人索讨 ,并说如不给即拉其 斗中彭邑陵被打死 。
牛 。结果引起争斗 ,方子玉死于非命 。 11 、
画字钱  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江西铅山葛发崽
2、
喜礼钱  乾隆二十年 ( 1755) 安徽霍邱汪让将与 将原买自詹椿茂 、
詹胜吉地亩转卖给詹元亮与江元侦
汪登调换的 3 斗田卖给胞兄汪凡机 。霍邱“乡间俗例 , 共 15 千文 ,时原业主詹椿茂拿走画字钱 3 千文 。詹胜
凡田地转卖 ,原业主该有喜礼钱”,故汪登登门索讨 ,理 吉听说也以原业主向江元侦索讨画字钱 。争斗中詹胜
论之中 ,汪登将汪凡机打死 。 吉被打死 。
3、
喜礼钱  乾隆二十一年 ( 1756) 安徽寿州张汉明 12 、
画字钱  乾隆五十六年 (1792) 湖南湘潭张开源
将张士阁先前卖给他的 100 亩田转卖 50 亩给詹以仁 。 将原买邱再阳父邱蒂基田亩转卖陈芳桂管业 。湘潭俗
当地“乡间俗例 , 凡转卖田产 , 原业主要向转卖的人讨 例“出卖田产 , 原业主向有画字银两”。邱再阳向张开
些喜礼银子”,张士阁遂去索讨 ,张汉明以“这项银子原 源索讨 ,张开源许给 3 两 ,邱再阳嫌少将张开源二只牛
不是一定有的”
为由不给 ,张士阁欲拉他的牛 ,被打死 。 牵去 ,中人说合给 6 两 ,邱再阳必要 10 两 ,发生争斗 ,张
4、
赏贺银两  乾隆八年 (1743) ,河南固始张鸣九买 开源将邱再阳打死 。张开源除被判绞监候外 “仍追银
,
许廷彩田 。“当地凡买田产 , 有给原业主赏贺银两之 6 两”
给邱再阳家 。
说”。原业主许长太向张鸣九索讨赏贺银 15 两 , 张鸣 13 、
画押钱  乾隆四十七年 ( 1783) 江苏泰州柏尚
九认可“原该给业主许长太 15 两赏贺银”,但因许长太 德、
柏鸣山叔侄有祖遗公田 15 亩 ,卖给汤万锦 ,得价均
不邀人明立“收”字 , 屡讨未给 。许长太遂与外甥张三 分 。五十八年 ( 1794) 汤万锦转卖汤广有 , 原业主应分
拉了张鸣九二头牛 ,引起斗殴 ,张三等二人被扎死 。 画押银 3 千文柏尚德独自收用 。柏鸣山母刘氏向柏尚
5、
贺银  乾隆二十年 ( 1775) 安徽六安杨之安将 1 德分钱 ,柏尚德不给 ,被柏鸣山打死 。
分田卖给徐恒章 , 内有 1 石 2 斗田是原来杨敬宗卖给 同样的三类名目 , 使我们考察的视野扩大到了上
杨之安的 。当地“乡间俗例 , 凡有把产业转卖别人 , 原 首原业主及其亲房族属 , 甚至上上首老业主及其亲房
主都要问买田的要几两银子 , 叫作贺银”, 杨敬宗之子 族属 。土地在流转 , 原有业主的权属却相对沉淀 。这
遂邀人索讨此银 ,并拉牛作抵 ,徐家夺牛时伤了人命 。 从许多地区土地买卖先尽原业主的习俗也可看 出 。
6、
赏贺钱  乾隆二十一年 ( 1756) 安徽霍邱吴超将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所辑乾隆刑科题
与雍正十三年买自堂兄吴怀三等一分基地 ( 契内注明 本有这样两个事例 :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 四川眉县沈
“永远为业 , 不回赎”
) 卖给赵成秀 。吴怀三等是原业 文瓒等欲将买自沈长现的一分田地售出 , 先通知原业
主 ,已得过赏贺钱 ,但吴怀三之子 、
侄在外回来后不依 , 主沈长现 , 沈长现表示要买回 。沈文瓒等要田价 370
要向吴超赎回该地 。吴超不理 , 他们就要求增赏贺银 两 ,当时立约 ,先交定银 70 两 , 踩界后再交余银 。沈长
两 。两下因之争斗 ,吴怀三之子 、
侄二人被打死 。 现之子沈文元前来阻拦 ,又赴田中砍树 ,争闹中将刘占
7、
脱业钱  乾隆四十三年 ( 1778) 湖南兴化李彩槐 明打死 。乾隆二十四年 (1759) 湖南新宁何廷秀将买自
将买自李祥一的田土转卖李茂柏为业 。上首业主李祥 何士武祖遗园土转卖给周绍美 , 未照乡规先尽问原业
一屡要脱业钱不给 ,四十五年往牵李茂柏牛只 ,被殴伤 主承买 。何廷秀等向其理论 ,不理 ,遂犁其园土欲使其
致死 。 退回 ,引起争斗 , 出了人命 ①。然而 , 清代土地交易之
8、
脱业钱  雍正十三年 (1734) ,湖北襄阳刘现章将 中 ,书立卖地文契 、
交纳田价环节中 , 给付卖主 ( 业主 )
前康熙五十六年买自朱桂朱梅兄弟的 30 亩田转售赵 及其族属 、
上手卖主 ( 原业主 ) 及其族属土地正价之外
祥为业 。给原业主朱桂 、
朱梅脱业钱各 20 千 、
50 千文 。 附加价的“乡规”, 除了体现出业主及族属对土地的权
9、
脱业钱文  乾隆十二年 ( 1747) 湖北江陵邱云友 利 ,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业主及族属对土地所有权属的

将雍正五年买自朱士成父的祖遗田 5 亩卖给郑金南 。 认证 。

朱士成及大伯朱在位向郑金南索讨脱业钱文 , 郑金南
原不肯 ,后在中人们劝说下依乡例每两田价给朱士成 ①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银 3 分 ,但朱士成又要郑金南再给 10 两 , 郑不给 , 朱士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 第 473 、
450
成拆了郑家篱笆 ,引起打斗 ,被打死 。 页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32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

不久前 ,剑桥大学科大卫先生到中国人民大学清 所凭藉的“中人”


包括经纪人与见证人两类 。
史研究所访问演讲 , 他对于广东珠江三角州族产及其 土地买卖的见证人如上 。家产分割的见证人有
经营的观点十分富于启发性 。从科大卫先生的观点进 “凭族”“
、凭亲”。
“凭族”一般要请族中尊长 、
近支 “凭
,
而思考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如何确定 , 应有三个方 亲”
通常指舅家 、
姻亲 ( 包括女婿 、
姑丈 、
内兄弟等 ) , 所
面 :第一是官府土地册籍的登载 ; 第二是祖上遗存 —
—— 谓本家人说不清本家事 ,而舅家 、
姻亲是本家外最近的
人所公认自始迁祖来此地“插迁为业”世代流传的土地 人 ,可以主持公道 。另外也有少数请保邻 、
西宾 ( 家塾
所有 ; 第三是土地流转的凭证 ,包括民间土地买卖的契 先生) 、
朋友等参加中见的 。
约以及分家阄书 。 经纪人有拥有“牙帖”( 即官方颁发的经纪人营业
首先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总的层面上是 执照) 的“官牙”( 内有原官牙身故而“顶帖私充”者) ,没
国有与私有的对立统一 ,国家据此而征收赋税 ,官府土 有“牙帖”的“私牙”, 以及“中保”。如康熙初年浙江嘉
地册籍的登载体现出鲜明的赋役性质 。明清虽有经纬 兴知府卢崇兴所云 “
: 田房交易 , 此卖彼售必凭中保官
交织 、
表里相承的黄册与鱼鳞图册 ,但其建立都不是基 牙 ,照时价低昂 , 公评定价 , 一姓得银 , 一姓受业 , 俱悉
于真正的人口统计和土地清丈 ,而是基于代表所谓“赋 情愿”①。
役原额”
的前代“老册”。从土地登记的角度 ,有清一代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全国范围内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土地清丈 , 即有所谓清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所辑乾隆刑科题
丈 ,其基本程序亦为 :1 、
购求老册 ;2 、
令民首报 ;3 、
遣员 本中也有案件涉及到土地交易经纪人和机构 。土地交
抽丈 ;4 、
造册上报 ; 其基本原则亦为 : 比照赋役原额 , 易经纪人通常称“土牙”、
“田牙”、
“经纪”; 土地交易经
“不得妄有增损”。而总的目的在于“清源定赋”。加之 纪机构南方通常称“田宅牙行”、
“土行”、
“地行”, 北方
“折亩”、
隐匿等因素 ,官方册籍中的土地并不反映土地 通常称“产行”。土地交易成交 ,经纪人照地价“八折扣
所有的真实情况 , 被直书为“税亩”、
“册亩”、
“粮田”、 钱”,收取 20 %的牙用银 ( 中间手续费 ) 。官牙 、
私牙及
“税田”“
、田税”。从土地权属的角度 ,这种土地登记制 中保之例如下 ②:
度难以涵盖土地的占有 , 也就难以在相对较为完全的 1、
乾隆三年 (1736) 安徽芜湖晋希文 、
戚廷瑞分别私
程度上保证土地所有权的稳定 。 顶已故二田牙的牙帖 ,私充田牙 。时有徐九明卖田 ,戚
其次 ,虽然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私有的层面上 廷瑞外甥王振三听说 , 即邀乡约李相臣同找徐九明索
是族有与私有的对立统一 ,但其背景 ,仍然是国有与私 讨牙用 。徐九明告之已将牙用银三钱托人交给了晋希
有的对立统一 。
“祖上遗存”固然是具有土地所有权的 文 。王振三等又找晋希文 。晋希文称他顶某某的牙
铁证 ,但其始迁祖“插迁为业”、
入籍纳粮时 , 其土地所 行 “乡间东边一路的牙用”
, 应该他得 。言语之中发生
有权仍属授之于国家 ; 或其始迁祖系通过购买土地 、
迁 争斗 ,出了人命 。
徙该地 ,那末 ,也须以过割立户交纳钱粮 , 取得国家的 2、
乾隆三十五年 ( 1768) 江苏六合县侯德臣殴伤何
承认与保护 。即是说 ,只有土地代代流传的公认 ,也难 宪章身死 。从该案可知侯德臣之伯侯太生及何宪章均
以在相对较为完全的程度上保证土地所有权的稳定 。 系名没有牙帖的私充土牙 “
, 凡该处民间买卖田产 , 评
第三 ,土地流转的凭证 —
——包括民间土地买卖的 价写契 ,得受牙用”。
契约以及分家阄书 , 在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认证 3、
乾隆二十四年 (1757) 四川万县唐富欲卖田 ,央请
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 , 这些凭证 —
——包括民间土 余魁与买主谭林文说合 , 准备立契交易 。被乡约刘康
地买卖的契约以及分家阄书 ,在官府过割钱粮 、
立户征 富知道 ,否则不许谭林文买田 。唐富只得请他作中 ,议
税以及处理土地纠纷时均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 了 240 两银子的产价 。谭林文先付 20 两押金 , 刘康富
一方面 ,这些凭证产生 —
——亦即书立土地买卖文契 、
交 硬拿了 10 两 。唐富向刘康富讨要押金 ,刘康富硬把押
纳田价 ,以及书立析产阄书 、
神前拈定 、
家产分割的过 金用了 ,又让谭林文不交价过割 , 且说“正价我还要想
程中 ,在族有与私有立统一下所有对买卖标的拥有权 用些”,若没有 , 就“搁住这事”。唐富气恨之下打死了
利的业主 、
原业主以及亲房族属全部到场画字签押 ,这 刘康富 。
就从非人格的官方法制和人格的民间见证两方面认证
了新旧土地权属 。 ① 卢崇兴 《守禾日记》
: 卷三《一件严禁田房加价以遏
清代书立土地买卖文契 、
交纳田价 ,以及书立析产 刁风以奠民生事》。
阄书 、
神前拈定 、
家产分割的过程中 , 许多地区都存在 ②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着“凭藉中人”
的“乡规”。简称“凭中”、
“中见”、
“居中”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 第 5 、 314 、
等。 493 、
442 页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33
安徽史学 2005 年第 1 期

可以看到 ,官牙 、
私牙一般由本地本族之人充任 , 张庄穷苦不过 , 两次带刀到朱家 , 要拿麦子 , 被朱妻阻
凡“民间买卖田产 ,评价写契 ,得受牙用”。但在相当多 拦 ,遂将朱妻杀死 。
的场合 ,他们甚至并不具体做这些事情 ,而是如芜湖晋 找价 5 次  江 西 雩 都 钟 伯 如 于 康 熙 三 十 七 年
希文那样坐收“牙用”, 认为既顶了某某的牙行 “
, 乡间 (1698) 买温仪上田租 16 石多 。温仪上在世时曾向钟伯
东边一路的牙用”
就应该他得 。事实上凡有土地买卖 , 如找价 815 两 。乾隆六年 (1741) ,钟伯如将田分授其子
当事者便向这些人交纳“牙用”银两 ,如未交纳 ,他们则 钟卓仁管业 。温仪上妻李氏先后向钟卓仁找价 112
去索讨 。官牙 , 得到官方承认 ; 私牙 , 得到民间认可 。 两、
10 两 、
2 两 , 都立有契约 。乾隆七年 ( 1742) , 李氏因
在这里 ,官牙 、
私牙对土地所有权属见证 、
认证的色彩 “饥寒不过 ,没个打算”,又雇朱贵春同去找价 。发生争
十分浓厚 。中保一般是亲邻充当 。如上举由乡约 、
地 执 ,朱贵春被打死 。
保充当中保的不一而足 。 送物抽丰  安徽蒙城刘四卖地后 , 每年向买主送
岸本美绪先生认为 “明清时代的土地买卖不像前
, 物抽丰一次 。乾隆元年 (1735) ,刘四送酒 10 余斤 ,买主
近代的西欧或日本那样 ,几乎没有限制 ,大致按照民间 回以秫秫 5 斗 ,刘四嫌轻 ,争吵中被打死 。
的自由契约进行”。土地所有的稳定性“由以前历次所 找价 3 次 4 纸文契  江苏镇洋殷氏卖地后三次找
有者连锁式的认证以及中人等证人这种人际关系网予 贴田价 ,均立找绝文契 。
以保证 。土地买卖犹如从这人际网中织出一个新的网 原契内开 :
眼 。买主的土地所有的正当性 , 反而要由卖主予以支 立卖田文契 , 殷门顾氏同叔殷足 , 为因钱粮急迫 ,
持”①。诚如其言 。 央中金胜贤 ,愿将自己坐落东一都短字圩官民田柒亩
捌分卖到潘处为业 ,三面议得 ,时值田价银壹拾壹两伍
三、
土地所有权属转移的确立
钱整 。言定伍周年为满 。其银契下一并收足 。自卖之
清代土地交易之后直到土地真正易主的环节中 , 后任凭立户办粮 ,并无上下门房阻挡 ,亦非债准重易等
许多地区都存在着“回赎”与“找价”的“乡 规”。“回 情 。此系两愿各无反悔 。欲后有凭 , 立此卖田文契为
赎”,是原业主将已出卖的土地回赎 。清代土地买卖有 照 。计开银色玖陆法马入山号 。四址另开 。
两种形式 ,一是允许卖主日后“回赎”的“活卖”; 一是不 雍正十二年五月日  立卖田文契殷门顾氏同叔殷
允许卖主日后“回赎”的“绝卖”、
“杜卖”。然“回赎”的 足
乡规 ,是不论“活卖”,还是“绝卖”、
“杜卖”,原业主均有        中金胜贤  俱押
“回赎” 之例 。如下 ②: 又一纸内开 :
广西北流甘胜信于康熙末年将一荒坡地以 10 两 立找绝田文契 , 殷门顾氏同叔殷足 , 为因钱粮急
银卖给韦镇科为业 。雍正十二年 ( 1733) 又找价 10 两 , 迫 ,曾有契卖坐落东一都短字圩官民田柒亩捌分卖到
绝卖给了韦镇科 ,前后立契二纸 ,业经投税过割 。韦镇 潘处为业 ,已经得价 。因原价不敷 , 复央原中金胜贤 ,
科下工本将田垦熟 ,甘胜信不甘心两次要求回赎 ,后拦 三面议定 ,找绝银柒两正 , 契下一并收足 。自找之后 ,
阻韦家收割 ,声言允赎方许挑禾 , 结果发生争斗 , 被打 再无不尽不绝 。欲后有凭 ,立此找绝田文契为照 。
死。 雍正十二年五月日  立找绝田文契殷门顾氏同叔
广东大埔李君干于顺治十四年 (1658) 用银 53 两买 殷足
李钟 萼 田 1018 , 契 内 虽 载 有 回 赎 字 样 , 然 两 次 找 贴        原中金胜贤  俱押
121692 两 ,共价银 651692 两 “已是绝卖的了”
, 。乾隆八 又一纸内开 :
年 (1742) , 佃耕其田的李钟萼之孙备价向赎 。县断照
原价收赎 , 府断卖业年久 , 找贴两次 , 批回不准收赎 。
① 杨一凡总主编 《中国法制史考证》
: 丙编第 4 卷 , 寺
李钟萼之孙遂欠租不清 , 陆续欠 4918 石 , 两下发生争
田浩明主编 《日本学者考证中国发展史重要成果
:
斗 ,打死了人 。
编译・明清卷》, 第 432 页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找价”
是卖主向买主要求追加地价 。这在清代土
2003 年版 。
地交易中十分普遍 。任举数例如下 ③: ②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找贴 4 次  江苏镇洋张庄于康熙六十年 ( 1721) 将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 第 332 、 374
30 亩田卖与朱瑞先为业 , 得价 90 两 。前后找贴三次 , 页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第一次贴银 27 两 ; 第二次贴银 16 两 ; 第三次贴银 30 ③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两 。雍正十二年 ( 1733) , 张庄又以贴价银子还短些平 《清代土 地 占 有 关 系 与 佃 农 抗 租 斗 争》, 第 303 、
色 ,再次找贴 ,经原中劝说 , 朱瑞先又给张庄 100 文钱 , 326 、
308 、
367 、 378 页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34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

立贴绝田文契 ,殷门顾氏同叔殷足 ,为有昔年契卖 20 多年后的乾隆十二年 ( 1746) ,冯僧以年老贫困 ,托邻


坐落东一都短字圩官民田柒亩捌分卖到潘处为业 , 已 人向冯治山家索找加添 , 邻人如此劝说 : 他穷极了 , 念
经得价得找外 , 因原价不敷 , 复央原中金胜贤 , 三面议 他是同族 ,再加他 1800 钱罢 。冯治山家依允 ,当即给了
得贴绝银肆两正 ,契下一并收足 。自贴之后 ,再无不尽 钱 ,又让冯僧写了一张“杜绝文约”①。
不绝 ,永远潘姓管业 , 与殷无干 。欲后有凭 , 立此贴绝 另一方面 ,土地权属的转移和确立直接涉及到土
田文契为照 。 地价格问题 。卖主向买主找价的另一个主要理由通常
雍正十三年五月日  立贴绝田文契殷门顾氏同叔 是“原价不敷”“
、时价不足”。15 世纪后半叶到 18 世纪
殷足 中叶地价暴涨 。康熙年间广东龙川曾玉登以 30 千文
       原中金胜贤  俱押 买邹立坤 312 亩田 , 乾隆十三年 ( 1748) 曾玉登将田转
又一纸内开 : 卖 ,18 年间田价涨到了 52 千文 ,相当于原价的 2 倍 ; 河
立杜绝田文契 ,潘门薛氏同男凤观 ,为有先夫潘仲 南息县谭绍思于乾隆二年 ( 1736) 将 4 亩多地以 214 千
卿祖遗东一都短字圩官民田柒亩捌分于康熙四十七年 文卖给傅良卜为业 , 傅良卜于乾隆十二年 ( 1746 ) 将地
间得价卖与殷处 ,殷亦转卖到潘晋阳处 ,见在管业 。今 转卖 ,15 年间田价涨到了 715 千文 , 相当于原价的 3
因尚亏原价 ,为此协同原中 ,向潘晋阳找绝田价银贰拾 倍 ; 湖南平江李二秦于康熙末年将 35 亩田卖给朱谦
肆两正 ,契下一并收足 。自找之后 ,其田任凭潘姓建房 益 ,得价银 35 两 , 乾隆十年 ( 1745 ) 朱谦益将田转卖高
造坟开河掘沟 ,与潘殷二姓永无干涉 。欲后有凭 ,立此 某 ,11 年间田价涨到了 540 两 ,相当于原价的 15 倍 ②。
杜绝田文契为照 。 地价暴涨除了人口迅猛增长的因素外 , 有相当多金融
乾隆二年五月日  立贴绝田文契潘门薛氏同男凤 货币的因素 —
——白银大量内流 ,银钱数量攀比上升 ,银
观 钱俱贱 ,百物俱贵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卖主通过找价 ,
       过手殷门顾氏  俱押 补偿地价上涨部分 ,使最后的总价接近于时价 。
从土地交易中存在“回赎”与“找价”的乡规乡例 , 从土地买卖完成 ,银契两清 ,报官投税 ,更写档册 ,
可知土地权属的转移和确立并不是一次交易 、
银契两 过割钱粮后 ,直到土地权属的转移在真正意义上被彻
清就能完成的 。 底确立 ,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 少则几年 , 多的有达 70
一方面 ,土地权属的转移和确立反映 、
并涉及了传 年 。这一过程中的“回赎”
“找价”, 兼而体现了土地的
统社会全部社会关系 。国有与私有的对立统一 、
族有 “非运动性”与“运动性”, 成为认识中国特色传统社会
与家有的对立统一 、
土地权属的多重性 , 使“绝卖”不 土地权属的切点之一 。
“绝”。所谓“杜绝”“
、拔根”、
“断藤”“再无不尽不绝”
, 、 作者简介 : 张研 ( 1948 — ) ,女 ,北京人 ,中
“永无干涉”
等都是一纸空文 。原业主甚至上手老业主 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完全无视找绝文契 , 一找再找 , 而买主也能接受 , 至少 责任编辑 : 陈  瑞
前一二次 ,均能满足原业主的找价要求 。在这里 ,买主
与卖主 ( 甚至包括上手卖主及其亲房族属 ) 不是买卖场
①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上交易完成即一拍两散的陌生人 ,反而由于土地交易 、
《清代土地占有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 第 376
由于土地的先后权属联系到了一起 。买主买到土地 、
页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权属得到认证 , 有卖主及其族属的部分恩惠 。卖主通
② 第一历史档案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
常以“饥寒不过”
为理由向买主找价 ,买主给价 ,则体现
《清代土地占有关系 与 佃 农 抗 租 斗 争》, 第 367 、
了某种互惠 。如安徽亳州冯僧于雍正年间将 21 亩地 、
320 、
358 页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
2 分宅基卖给冯治山 ,写过找绝 ,立有契纸 ,共 2115 两 。

35

You might also like